[發明專利]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73800.7 | 申請日: | 2012-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37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勝軍;孔令勇;楊學;張繼偉;黃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楊紅 |
| 地址: | 300201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級 缺氧 生物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中生物池,特別是涉及一種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工藝,幾乎全部基于生物的“厭氧、缺氧、好氧”生長代謝理論而實現的,即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在生物池內不同環境下,通過微生物的生長代謝作用下得以去除,實現凈化水體的目的。
在傳統A2O工藝基礎上變形而來的多級缺氧好氧(MAO)工藝,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碳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微生物的脫氮能力,適應目前城市污水低碳/氮比的特點,但其缺點是生物除磷的效果難以保障。在此基礎上,專業技術人員開發出了多級厭氧缺氧好氧(MAAO)工藝,該工藝的特點是在同一生物系統中,即可實現多級缺氧好氧脫氮,又可實現多級厭氧缺氧反硝化除磷,在保留MAO工藝高效脫氮優勢的同時,將污水中的有機物以“一碳兩用”的方式實現高效除磷。
MAAO工藝要求,除了常規工藝需要滿足土建施工、設備安裝、運行管理的便捷外,在工藝流程具體實施上,又對水量分配和流向切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按照常規生物反應池的水流設計理念,為實現上述目的,勢必增加大量的連接管路或水力設備,建設投資或運行費用難以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目的是符合多級厭氧缺氧好氧(MAAO)活性污泥法工藝,即可以嚴格執行MAAO工藝流程,又能滿足建設投資小、運行成本低的施工要求,通過合理的功能區布置與流量分配方式,實現MAAO工藝的目標。即,在同一生物反應池中,存在可調的“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多級高效脫氮過程和“厭氧-缺氧-厭氧-缺氧......”多級反硝化除磷過程,并可根據水質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流量分配調控,調整主要工藝路線流量比,實現強化除磷或強化脫氮的工藝要求。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包括一個厭氧池、一個缺氧池和一個好氧池依次按照厭氧-缺氧-好氧順序排列并相互連通的單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沿水流方向連接構成M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所述第1至(M-1)級的好氧池首端分別設有缺氧導流口,所述缺氧導流口上設有分流調節裝置;所述本級缺氧池的尾端通過缺氧導流口與本級好氧池首端連通,所述本級缺氧池的尾端又通過設置在本級好氧池側邊的缺氧過渡渠與下級厭氧池首端連通;所述第1至(M-1)級的好氧池尾端分別設有好氧過渡渠,第1至(M-1)級的厭氧池尾端分別設有厭氧導流口,所述本級好氧池尾端通過好氧過渡渠與下級缺氧池首端相連,所述第1至(M-1)級的厭氧池尾端通過厭氧導流口與該級缺氧池首端相連。
所述M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級數M≥2。
所述第M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中的好氧池首端設置缺氧導流口,所述本級的缺氧池通過缺氧導流口與好氧池連通,所述好氧池尾端通過出水堰與出水口連通。
所述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一側池壁設置進水渠,進水渠設置配水口,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另一側和上側設有回流污泥渠,回流污泥渠設有配泥口,所述配水口數量與單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組合級數M相同,并與各級厭氧池首端對應;配泥口數量為兩個,分別與第一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厭氧池和缺氧池的首端對應。所述多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的池長等于M級厭氧缺氧好氧生物反應池寬度之和,池寬與各級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的長度相等。
有益效果:嚴格執行MAAO工藝流程理念,通過各級分流調節裝置,調節進入厭氧池與好氧池的流量比例,實現“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多級高效脫氮和“厭氧-缺氧-厭氧-缺氧......”多級反硝化除磷兩種不同強化效果的工藝模式。該生物反應池工藝流程順暢,功能分區科學合理,各級流量分配過渡路線明確,調節方便,水力損失小,無內回流設備,通過多級配水,提高污泥濃度,充分節省碳源,實現“一碳兩用”,降低運行成本。采用無內回流技術,通過調節各級流量比值實現強化除磷與強化脫氮的控制目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模型關系圖;
圖3是TN進出水曲線圖;
圖4是TP進出水曲線圖。
圖中:1進水渠,2缺氧過渡渠,3AAO組合,4配水口,5分流調節裝置,6缺氧導流口,7池壁,8回流污泥渠,9配泥口,10好氧過渡渠,11厭氧池,12缺氧池,13好氧池,14隔墻,15厭氧導流口,16出水堰。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未經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38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