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單元監視電路、電池單元模塊、包含電池單元模塊的汽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72166.5 | 申請日: | 2012-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39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森川雅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東芝 |
| 主分類號: | H01M10/48 | 分類號: | 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劉蓉;陳海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單元 監視 電路 模塊 包含 汽車 | ||
1.一種電池單元監視電路,進行電池單元的單元平衡以及端子的異常檢測,其特征在于:包含: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的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與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并聯配置的第一單元平衡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的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與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并聯配置的第二單元平衡端子,
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根據第一控制信號進行接通斷開,執行單元平衡的第一開關,
與所述第一開關并聯配置,在所述第一開關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間串聯連接的流過電流的電流源以及根據第二控制信號接通斷開的第二開關,
被輸入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和第一單元平衡端子電壓,檢測端子的開路的第一檢測部,以及
被輸入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和第二單元平衡端子電壓,檢測端子的開路的第二檢測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檢測部,是向第一輸入側輸入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向第二輸入側輸入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電壓,比較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和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電壓的第一比較器,
所述第二檢測部,是向第一輸入側輸入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向第二輸入側輸入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電壓,比較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和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電壓的第二比較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檢測部,是向第一端子施加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向控制端子施加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電壓,從第二端子輸出檢測端子的開路的第一檢測信號的第一Pch?MOS晶體管,
所述第二檢測部,是向第一端子施加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電壓,向控制端子施加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電壓,從第二端子輸出檢測端子的開路的第二檢測信號的第二Pch?MOS晶體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開關以及所述第二開關斷開,輸出了高電平的所述第一檢測信號時,判定為所述第一開關短路故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開關是Nch?MOS晶體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
分別經由濾波器向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施加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電壓,
分別經由濾波器向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施加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電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在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和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之間設置,設定放電電流的第一電阻、
在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和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之間設置,設定放電電流的第二電阻、
在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和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之間設置,設定放電電流的第三電阻、以及
在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和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之間設置,設定放電電流的第四電阻。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單元監視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單元監視電路,被應用于EV、HEV、燃料電池車輛、智能電網、能量收集器以及移動電話。
9.一種電池單元監視電路,進行電池單元的單元平衡以及端子的異常檢測,其特征在于:包含: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的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正極側,與所述第一單元電壓測定端子并聯配置的第一單元平衡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的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
連接于所述電池單元的負極側,與所述第二單元電壓測定端子并聯配置的第二單元平衡端子,
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單元平衡端子,根據第一控制信號接通斷開,執行單元平衡的第一開關,
一端連接于第一開關的另一端,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二單元平衡端子的第一電阻,以及
第一輸入側連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第二輸入側連接于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檢測在所述第一電阻流過的電流的檢測電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東芝,未經株式會社東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216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鋼化玻璃板生產裝置
- 下一篇:3D圓弧過渡銜接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