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參養殖附著基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71543.3 | 申請日: | 2012-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04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貴平;王印庚;廖梅杰;李娟;李素紅;張正;李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參 養殖 附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海參養殖設施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池塘、工廠化養殖與圍堰養殖等多種養殖模式的海參養殖附著基。
背景技術:
各養殖企業的養殖條件不同,使用的附著基種類也不盡相同,目前使用的海參養殖附著基有塑料大盆、U型瓦、空心磚、石塊、瓦片、塑料管、水泥管、廢舊輪胎、遮陰網和扇貝養殖籠等,這些附著基雖然在工廠化養殖和池塘養殖條件下有一定的附著隱蔽作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這些海參養殖附著基的利弊差別較大,實用性較好的就屬三葉瓦片組合成三角形進行磊垛方式擺放的附著基,扇貝養殖籠等類型的養殖附著基雖然其效果較好,但成本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收獲商品參或清池時對海參的無形損耗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海參養殖附著基,其制造成本低、利用率高、可長久持續使用,并且操作簡單、節省了大量人力,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
本發明按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海參養殖附著基,它的結構包括一個以上倒U型結構和4個以上連接桿,倒U型結構在“U”型頂角處內外壁上各有4個垂直相對的連接口,內外兩兩垂直相對的連接口不相通,倒U型結構頂面或兩側壁留有通透孔,倒U型結構的4個邊角處各有1個支撐腳,兩個或多個倒U型結構通過連接桿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上下兩個倒U型結構的連接口內,從而使倒U型結構疊放在一起組成海參養殖附著基,并且兩兩倒U型結構之間具有空隙,所述海參養殖附著基是由聚氯乙烯+聚乙烯+鄰苯基苯酚+赤泥4種再生材料混合制成的。
進一步,所述的倒U型結構的長45cm-60cm、寬35cm-50Cm、壁厚0.25-0.4cm,倒U型結構的頂部距離開口處的垂直高度為15-25cm,連接桿長10cm-20cm;支撐腳高2-10cm、寬3cm-6cm。
進一步,所述的倒U型結構外壁的橫向和縱向上各有一條加固筋骨。
進一步,所述的4種再生材料中聚氯乙烯的重量百分比為30%,聚乙烯的重量百分比為28%,鄰苯基苯酚的重量百分比15%,赤泥27%。
本發明中的倒U型結構的加工方法為注塑成型或擠塑成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倒U型結構支撐腳讓附著基距池底有一定的空間,使底部有更好的通透性便于清底,防止附著基底部淤積腐泥變質殘餌影響海參的正常生長;倒U型結構頂部或兩側留有通透孔,能夠使水域中的生物餌料在每層中得到一定量的光源,利于生物餌料在附著基上生長,同時通透孔還有利于投喂的人工飼料分布到附著基各層,便于海參攝食。
2、聚氯乙烯+聚乙烯+鄰苯基苯酚+赤泥所用再生材料中均為無毒、無臭、無味可配色結晶的聚合物,結晶性高,結構規整,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其屈服、拉抻、壓縮強度和硬度、彈性等都比HDPE高。它熔點為164~170度,制品能在100度以上的溫度進行消菌,聚丙烯的化學穩定性很好,除能被濃硝酸侵蝕外,對其他各種化學試劑都比較穩定。
3、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價值高、組合操作方便、省時省工、集參率高、根據生產需要可調性大、加大水體養殖面積單位、提高產值效益、便利運輸、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3個倒U型結構疊加示意圖,1-倒U型結構外壁、2-連接口、3-連接桿、4-倒U型結構內壁、5-通透孔、6-支撐腳、7-加固筋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發明的技術結構內容;
實施例1
一種海參養殖附著基,它的結構包括兩個倒U型結構和4個連接桿3,倒U型結構在“U”型頂角處內外壁1、4上各有4個垂直相對的連接口2,內外兩兩垂直相對的連接口不相通,倒U型結構頂面留有通透孔5,倒U型結構的4個邊角處各有1個支撐腳6,兩個倒U型結構通過連接桿3的上下兩端分別插入上下兩個倒U型結構的連接口2內,從而使兩個倒U型結構疊放在一起組成海參養殖附著基,并且兩兩倒U型結構之間具有空隙。
其中倒U型結構的長45cm、寬35cm、壁厚0.25cm,U型結構的頂部距離開口處的垂直高度為15cm,連接桿3長10cm,倒U型結構的支撐腳6高2cm、寬3cm;倒U型結構頂面上有5個通透孔5,直徑均為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15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