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場發射背光模塊、顯示裝置及碗狀反射結構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67530.9 | 申請日: | 2012-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01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振彰;陳宗漢;郭志徹 | 申請(專利權)人: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7/22;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李巖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射 背光 模塊 顯示裝置 反射 結構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背光源,特別是一種場發射背光模塊、顯示裝置及碗狀反射結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運用場發射電子的特性所制作的場發射顯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可應用于液晶顯示器(LCD)的薄型平面結構上,此外,也由于場發射顯示器在亮度、應答速度與視界范圍等規格都優于傳統液晶顯示器的冷陰極線光源(CCFL)的燈管。因此,場發射背光源(Field?Emission?Backlight,FEB)相當適合作為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模塊。
反射式背光是將熒光粉層沉積于反射層(可為鋁或銀等)上,經由陰極場發射源的電子束激發后,使熒光粉層發光,反射層則可將背部光源反射至陰極面,使光源利用率提高,且貼合TFT-LCD的是溫度較低的陰極面,此結構比起傳統直接式,其溫度與亮度都更具有優勢。
在技術發展上,工研院電子所于2005年提出將場發射背光源的結構更改為反射式結構,此結構將原先結構產生往下的光,反射至液晶面,可使光源更有效率的應用,并提高亮度。
然而,此種反射式的場發射背光架構,會讓所產生的光經反射后四散,而使得區域的光暈過大,而無法集中,使得在顯示控制時,要達到特定區域點亮的效果并不容易。因此,無法讓液晶顯示器達成高對比的特性,如此反而降低了場發射背光源的優勢。
因此,如何運用場發射背光源的優勢,設計出能同時能滿足薄型化、高光源利用率(節能)、高對比等特性的場發射背光模塊,成為現今顯示器設計的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先前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場發射背光模塊,包含:基板與碗狀反射結構體。其中,基板上設置多個場發射光源。碗狀反射結構體則由多個碗狀反射結構與配置于其上的熒光層所構成。其中,碗狀反射結構是面對場發射光源,而熒光層則配置于碗狀發射結構上并位于碗狀發射結構與場發射光源之間。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由本發明的場發射背光模塊再搭配一顯示面板而構成,其中,顯示面板設置于承載場發射光源的基板背對場發射光源的一側。
本發明尚提供一種碗狀反射結構的制作方法,包含:涂布多個球狀體于一第一基板上;沉積一反射層于該些球狀體上;及移除該些球狀體,以形成多個碗狀反射結構。
運用本發明的場發射背光模塊、顯示裝置及碗狀反射結構的制作方法,可制作出具有高亮度、高對比的顯示裝置。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的詳細特征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關技術的人員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及附圖,任何熟悉相關技術的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的目的及優點。
附圖說明
圖1A為本發明場發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一例;
圖2B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二例;
圖3A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一例中,其與場發射光源的相對關系的一例;
圖3B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二例中,其與場發射光源的相對關系的一例;
圖3C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三例中,其與場發射光源的相對關系的一例;
圖3D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第四例中,其與場發射光源的相對關系的一例;及
圖4A~4C為本發明的碗狀反射結構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流程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10..........第一基板
112..........場發射光源
120..........碗狀反射結構
130..........第二基板
140..........熒光層
150..........顯示面板
160..........六角形單元
170..........對應區塊
200..........第一光線
300..........第二光線
410..........第三基板
420..........球狀體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是將反射層結構以具有聚光效果的碗狀結構體,從而提高其區域點亮的效果,使場發射反射式背光模塊更具競爭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75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