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醫用病人電動轉移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66628.2 | 申請日: | 2012-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92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長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長杰 |
| 主分類號: | A61G7/14 | 分類號: | A61G7/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瞿網蘭 |
| 地址: | 211806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病人 電動 轉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用于將病人從病床或擔架上移動到另一病床或擔架上的病人轉移床,具體地說是一種醫用病人電動轉移床。
背景技術
目前,在醫護領域,經常會遇到臥床病人的搬運的問題,如特別是對于昏迷、嚴重受傷和癱瘓的病人搬運問題更為突出。目前傳統的搬運方法是采用人工搬運,在搬運過程中病人的體位變化較大,不僅醫護人員勞動強度大,還有可能使病人產生二次損傷,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目前,較為先進的電動病人轉移床已投入使用,其原理是電動伸縮板實現接送病人的動作,輸送布的同步運動是采用摩擦輥子卷動輸送布來實現的。這種電動轉移床存在由其結構導致的天然不足,其不足處有三:一是輸送布同步結構復雜,體積較大。因為是采用摩擦輥子同步機構,摩擦輥子是不可缺少的,摩擦輥子要占用較多寬度方向的空間。摩擦輥子較長,傳動機構和剛性支承機構復雜;二是由于采用摩擦輥驅動輸送布,當摩擦力不足時輸送布的同步性即遭破壞,就不能很好地執行接送病人的任務;三是由于伸縮板是光板,輸送布與光板間是滑動摩擦,摩擦阻力較大,輸送布易損壞。一般要求輸送布有很好的耐磨性和抗拉強度,面市的某些產品采用了昂貴的凱夫拉材料作為輸送布才能保證可靠性的要求,導致產品價格和使用成本偏高。因此,很有必要開發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較低的醫用轉移床,以便提高電動轉移床的應用范圍,以減輕護理勞動強度和搬運病人時的痛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電動醫用轉移床結構復雜,制造和使用成本高的問題,設計一種結構簡單,運動可靠,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厚度比同類產品要薄的醫用病人電動轉移床。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醫用病人電動轉移床,它包括床架6和驅動電機14,固定床板7安裝在床架6上,驅動電機14安裝在床架6的下部,其特征是所述的床架6的兩端各安裝有一個同步帶4,同步帶4套裝在同步輪系5上,同步輪系5安裝在床架6上,兩端的同步輪系5中的主動輪通過萬向節16與驅動電機14相連并在驅動電機14的帶動下轉動,同步帶4上固定安裝有固定件8,固定件8與輥子軸9固定相連,輥子軸9上套裝有減少摩擦力的輥子,移動床板3與所述的輥子軸9固定相連,移動床板3和輥子軸9上套裝有截面呈環形的傳輸帶1,在床架6的兩端靠近移動床板3移出邊一側安裝有用于將齒形傳輸帶1上半部固定的端部夾2,端部夾12連接有使其與傳輸帶1上環面連接或分開的端部夾推桿13,端部夾推桿13與驅動電機或氣缸相連。
所述的移動床板3的表面安裝有用于減少與齒形傳輸帶1拉面面摩擦力的輥子10。
所述的固定件8與滑塊相連,滑塊安裝在導軌中,導軌固定安裝在床架6的兩端上。
所述的端部夾2由固定部分201和活動部分202組成,固定部分201和活動部分202之間形成供齒形傳輸帶1端部的內齒帶穿過的通道205,固定部分201固定在床架6上,活動部分202插裝在固定部分201中,活動部分插入固定部分的一端上設有斜鍥塊203,斜鍥塊203的斜面部分與端部夾推桿13的斜頭部分配合,在固定部分201與斜鍥塊203相對位置處安裝有使斜鍥塊203復位的彈性件204。
所述的傳輸帶1的兩端端部設有便于夾緊固定的內齒。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采用輥子板減摩技術和夾持同步技術的新型醫用轉移床。該新型醫用轉移床采用多排輥子形成平面狀的輥子板,當傳輸帶環繞輥子板轉動時,兩者之間是以滾動摩擦方式運動,大大減少了摩擦阻力。為了使輸送帶順利地進出病人的著床面,輸送帶需要進行運動同步控制,即保證輥子板在運動時,輸送帶的上表面相對于病人著床面靜止。本專利采用了輸送帶前部兩端夾持的方式實現運動同步,結構簡單可靠。由動力系統將扭矩傳入床體兩端的同步帶輪,從而帶動同步帶運動。輥子板的伸縮運動是由床體兩端的同步帶驅動的。整個轉移床結構簡單、運動可靠,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厚度比同類產品要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長杰,未經李長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66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