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硅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65826.7 | 申請日: | 2012-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934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趙秀蕓;樂俊成;夏定國;劉淑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38 | 分類號: | H01M4/38;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離子電池 負極 用硅基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硅基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標記為Si-M-C,主要包括納米硅、非石墨化碳和金屬,硅在復合材料中的質量含量為20%~60%,硅的平均粒徑為50nm,為主要嵌脫鋰活性物質,均勻分散在非石墨化碳層中;非石墨化碳既屬于活性材料,又對硅嵌脫鋰時的體積變化起到緩沖作用;M為Co、Fe或Mn,存在形式為金屬單質或Si-M合金。
2.權利要求1的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硅基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還含有微量的N、S和Na元素,這三種元素在復合材料中的質量比例小于1%。
3.權利要求1的鋰離子電池負極用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硅粉和金屬酞菁按照一定質量比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吡嗪和十二烷基硫酸鈉,超聲分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劑中;硅粉與金屬酞菁的質量比在1∶2~1∶8之間;金屬酞菁與吡嗪的摩爾比為1∶2;金屬酞菁與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摩爾比為10∶1;
(2)將步驟(1)所得液體轉移入聚四氟乙烯內膽的自壓反應釜中,然后將反應釜置于150℃~180℃烘箱中保溫3~6小時;
(3)將上述熱聚合產物真空旋蒸,除去有機溶劑,然后在80℃真空烘箱中烘干;
(4)將步驟(3)中所得固體粉末在氬氣氣氛保護下進行熱處理1h,溫度為600℃-800℃,最終得到Si-M-C復合物。
4.按照權利要求3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硅為納米硅粉,平均粒徑為50nm;金屬酞菁為鐵酞菁、鈷酞菁或錳酞菁中的一種;金屬酞菁的純度在90%以上。
5.按照權利要求3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的氬氣純度在99%以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582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法拉電容充電器
- 下一篇:彈性固定式車用發電機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