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氣囊推動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65340.3 | 申請日: | 201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78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肖守訥;張衛(wèi)華;柳忠彬;陽光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8 | 分類號: | G01M17/08;G01M7/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張澎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車車輛 碰撞 實驗 氣囊 推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軌道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實現機車車輛高速推動碰撞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機車車輛碰撞事故是機車車輛運行中最為嚴重的事故之一。為了研究和探討機車車輛在不同速度下的碰撞特性,目前有兩種途徑用于碰撞現象研究:一是應用大型軟件通過建立不同參量狀態(tài)下的機車車輛仿真模型進行計算得出碰撞發(fā)生時的一些現象,此種方法簡便、無須進行大量的投入,但對于實際工況下發(fā)生的碰撞問題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二是通過建立相應的實驗平臺來進行實際碰撞驗證,此種方法真實,得出的數據可靠,對于深入研究機車車輛碰撞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特別是在實驗條件下使機車車輛獲得當量碰撞速度須采用大型推動設備,目前常規(guī)采用大型活塞氣缸推動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在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或困難;另外還可采用類似導彈氣體發(fā)射推動系統(tǒng),使機車車輛在一通道內由氣體推動而實現加速增速,但也存在如氣體沖擊時間短、制造難度高、音爆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的氣囊高速推動裝置,以實現對大質量機車車輛進行長距離持續(xù)作動,使機車車輛能夠獲得較高的能量和速度以實現高速、超高速碰撞實驗的深度開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裝置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的氣囊推動裝置,主要由固定的充氣缸體和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所構成,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通過壓蓋及密封器件與充氣缸體連接;所述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由兩個以上圓柱形布囊縫合并加固而成,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的一端設置有氣口與充氣缸體氣路連接,其另一端封底由兩層及以上布料加強;整個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掛設在空間掛架上。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的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的氣囊推動裝置,充分利用高壓氣體的壓縮能,對進入裝置的壓縮空氣進行有效可控地釋放,實現車輛不同能級、不同速度的機車車輛推動,以實現機車車輛與被撞車輛相碰撞的實驗。
本發(fā)明將傳統(tǒng)固定活塞作功過程或氣體瞬間爆破能量傳遞過程轉變?yōu)槿嵝詺饽页掷m(xù)推動作功的過程,隨著折疊壓縮氣囊展開和長度的增加,實現了長距離持續(xù)作功,使機車車輛能夠獲得較高的能量和速度。本發(fā)明裝置制作簡便、成本低、作用力大且持久、穩(wěn)定可靠、易于實現,且無音爆現象。
附圖說明如下:
圖1是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的氣囊推動裝置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視圖。
圖3為圖1的B-B視圖。
圖4為圖1的I處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1的II處局部放大圖。
圖6為圖1的III處局部放大圖。
圖7為圖3的IV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機車車輛碰撞實驗用的氣囊推動裝置,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裝置包括:固定的充氣缸體2與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1所構成。充氣缸體2上設置有安裝座3、進氣口7、排氣口11、排水口5、氣壓計接口6和氣囊接口13。固定的充氣缸體2上所設置的安裝座3與地基相連,進氣口7與供氣系統(tǒng)相連,排氣口11與排氣閥門相連,排水口5與排水閥門相連;氣壓計接口6與氣壓計相連,氣囊接口13與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1通過壓蓋20及密封器件(密封條)18和19連接,并用螺栓組件固定。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1由兩個以上圓柱形布囊縫合并加固而成,其一端設有開口13,另一端設有封底16,封底16由兩層以上布料26和27重疊加強并與圓柱形布囊1縫合加固,且縫合加固處設有橡膠圈25,通過U形壓緊環(huán)23壓緊,并用螺栓件28固定壓緊,U形壓緊環(huán)23上設有通孔,通孔上設有懸掛纜繩12,懸掛纜繩12下端通過至少三處與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1上U形壓緊環(huán)23通孔相連,懸掛纜繩12上端與滑輪組件29相連。圓柱形布囊1封底16處一機車車輛14后端部接觸實現推動(推動過程中)。滑輪組件29上設有滾輪31、滾輪軸30,滾輪31掛懸于導向支撐件10之上。
固定的充氣缸體2與可折疊圓柱形柔性氣囊1連接處(圖4所示)設有密封器件18、19、密封圈21、帶孔耳板22和壓蓋20,圓柱形柔性氣囊1被密封器件18、19從兩側壓緊,并用密封圈21將圓柱形柔性氣囊1擠壓于固定的充氣缸體2的氣囊接口13的圓周側面上,壓蓋20與固定的充氣缸體2通過螺栓組件17固定。壓蓋20上所設帶孔耳板22用于栓套安全纜繩(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534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