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64965.8 | 申請日: | 201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11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朝欽 | 申請(專利權)人: | 冠億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6 | 分類號: | B21J5/06;B21J1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3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鍛側固式 鍛造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鍛造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
背景技術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鍛件。按變形溫度,鍛造又可分為熱鍛(鍛造溫度高于坯料金屬的再結晶溫度)、溫鍛(鍛造溫度低于金屬的再結晶溫度)和冷鍛(常溫)。其中采用傳統的冷鍛工藝對側固式工件(雙法蘭和工字形零件)進行冷鍛時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此種人工操作的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加工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省時省力、加工效率較高的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根據產品的外形尺寸截取坯料;步驟二,將坯料在退火爐內退火,退火的溫度為700℃至720℃,保溫8℃小時,然后隨爐冷卻到400℃以下出爐;步驟三,將退火后的坯料放在合適噸位的鍛壓機上進行初步鍛造;步驟四,將步驟三初步鍛造后的坯料經過磷化后放在合適噸位的鍛壓機上進行再次鍛造;步驟五,將步驟四再次鍛造后的坯料經過磷化后和側固件合并在一起放在鍛造模內一起鍛造;所述步驟五中的鍛造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與滑塊連接,所述下模與油缸連接,所述鍛造模還包括有上行傳感器和下行傳感器。
所述步驟二中的退伙溫度為71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的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在鍛造過程中使用的鍛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行傳感器和下行傳感器,且上模與滑塊連接,下模與油缸連接,使用時滑塊帶動上模下降,當上模下降到一定高度時,下行傳感器產生對油缸的控制信號,通過油缸使下模復原到閉合狀態;滑塊帶動上模上升時,當上模上升到一定的高時,上行傳感器產生對油缸的控制信號,通過油缸使下模變成分開狀態,此種自動控制方式,不僅省時省力,還提高了效率,因此本發明省時省力,且效率較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鍛造模具分開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鍛造模具閉合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冷鍛側固式鍛造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產品的外形尺寸截取坯料,截取坯料時可采用圓鋸或者其它截取工具;
步驟二,將坯料在退火爐內退火,退火的溫度為700℃至720℃,保溫8℃小時,然后隨爐冷卻到400℃以下出爐;經過此步驟的退火處理坯料的硬度會保持在HRB71-75,這樣對后工序的車削很有益,如果硬度過軟,就容易粘刀,對刀具的磨損有很大的影響。
步驟三,將退火后的坯料放在合適噸位的鍛壓機上進行初步鍛造;此步驟的目的是得到產品的初形。
步驟四,將步驟三初步鍛造后的坯料經過磷化后放在合適噸位的鍛壓機上進行再次鍛造;
步驟五,將步驟四再次鍛造后的坯料經過磷化后和側固件合并在一起放在鍛造模內一起鍛造;
參見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特別之處在于:步驟五中的鍛造模包括上模2和下模4,上模2與滑塊(未圖示)連接,下模4與油缸6連接,該鍛造模還包括有上行傳感器8和下行傳感器10。
使用時滑塊帶動上模2下降,當上模2下降到一定高度時,下行傳感器10產生對油缸6的控制信號,通過油缸6使下模復原到閉合狀態(如圖2所示);滑塊帶動上模2上升時,當上模2上升到一定的高時,上行傳感器8產生對油缸6的控制信號,通過油缸6使下模4變成分開狀態(如圖1所示),此種自動控制方式,不僅省時省力,還提高了效率。
優選步驟二中的退伙溫度為710℃。
綜上所述,本發明省時省力,且效率較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冠億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未經冠億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496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鋰電池應用節能電路
- 下一篇:光伏并網逆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