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寰椎椎弓根螺釘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62669.4 | 申請日: | 2012-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91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郭翔;倪斌;程曉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A61B17/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嚴新德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寰椎椎弓根 螺釘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類生活用品,尤其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涉及頸椎手術的輔助裝置,具體的是一種寰椎椎弓根螺釘。
背景技術:
寰椎損傷約頸椎損傷的2~13%,占所有脊柱損傷的1.3%。典型的寰椎爆裂性骨折即寰椎前、后弓分別有兩條骨折線,呈現出四塊骨折表象;不典型的爆裂性骨折可能還伴有寰椎側塊的骨折。此類骨折若伴有橫韌帶損傷即稱之為不穩定性寰椎爆裂性骨折,一旦發生,寰樞關節的力學穩定性將受到嚴重的破壞,由此帶來的寰樞關節脫位對患者的生命是一種嚴重的威脅。盡管非手術治療能夠使部分患者獲得治愈;但是一些作者提出非手術治療并不能使寰樞關節獲得有效的力學穩定性,寰樞椎不穩長期存在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寰樞關節復位后行后路寰樞椎融合術才是一種確實有效的治療方法。
現有技術中,寰樞椎融合術的方式有:(1)后路經關節突螺釘固定。該技術具有很好的抗旋轉作用,而抗屈伸作較差,且無法固定結構植骨塊。(2)經口側塊螺釘固定。該技術應用鋼板鏈接并加壓,使分離的側塊復位,無法重建寰樞椎的穩定,僅適用于穩定的寰椎骨折。(3)頸前路經口咽鋼板寰樞椎固定。該技術可以與其它方法取得相似的穩定效果,但手術入路較后路困難。(4)枕頸融合內固定術。該技術對穩定性重建的作用確實,但融合后頸椎活動度丟失較大。????
后路寰樞椎椎弓根螺釘融合技術是一種較新的后路融合技術,相比較以上手術技術,寰樞椎弓根螺釘可貫穿寰椎前中后三柱,生物力學穩定性較好;而且,該系統可利用橫聯加壓作用,完成側塊骨折分離的即時復位,并增加內固定結構的強度,尤其可增加旋轉穩定性,可獲得堅強的解剖復位和牢靠的穩定性維持。然而,在這種采用橫聯的內固定方法中,橫向加壓力是通過連接棒傳遞至寰椎螺釘的釘尾,對于寰椎側塊分離的復位效果差;并且,通過橫聯加壓時,螺釘尾部與連接棒的連接結構處產生的微動可能將加壓力轉變為旋轉力,進一步影響復位作用。如患者存在較大的寰椎骨折分離,通過橫聯橫向加壓可能導致骨折復位效果不佳,引起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情況的發生,患者在手術治療后仍然存在寰樞椎不穩,軸向對位不良引起頭頸部頑固疼痛及活動受限,影響手術療效。
另外,目前還有單獨利用寰椎椎弓根螺釘加連接棒、通過橫向加壓鎖定螺釘后即刻復位寰椎骨折分離的治療技術。但是,該技術僅能完成骨折復位,不能同時完成寰樞椎融合術,所以該項技術并不適合于伴有寰樞椎不穩的寰椎爆裂性骨折的救治。
由此可見,目前尚無一種寰椎椎弓根螺釘,可以與樞椎椎弓根螺釘配合使用、并在一個內固定系統中實現寰椎骨折分離復位和寰樞椎融合內固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寰椎椎弓根螺釘,所述的這種寰椎椎弓根螺釘要解決現有技術中寰椎椎弓根螺釘不能同時實現寰椎骨折分離復位和寰樞椎融合內固定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這種寰椎椎弓根螺釘,包括釘體、釘帽和螺桿,釘體的前端呈錐形,其中,所述的釘帽固定設置在所述的釘體的尾端,釘帽內沿釘體的軸向設置有內螺紋孔,所述的內螺紋孔開口于釘帽的上端面中,釘帽中設置有一個第一凹槽和一個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狀均呈U形,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開口在釘帽的上端面中,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垂直并相交于內螺紋孔內,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的螺桿的前端通過螺紋連接在內螺紋孔中,螺桿的后端固定設置有驅動內腔,在釘帽的軸向截面中,釘帽下部在徑向上向外呈鼓形凸出。
進一步的,所述的釘帽通過螺紋與所述的釘體的尾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內螺紋孔中的螺紋長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深度并小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進一步的,第一凹槽的深度為5.5毫米,第二凹槽的深度為11毫米,內螺紋孔中的螺紋長度為9毫米,第一凹槽的寬度為3.2毫米,第二凹槽的寬度為3.2毫米。
進一步的,螺桿后端的外徑為13毫米。
進一步的,第二凹槽的深度為第一凹槽深度的兩倍。
進一步的,所述的螺桿后端的驅動內腔的徑向截面呈六角形、或者三角形、或者矩形。
進一步的,在釘帽的軸向截面中,釘帽下部凸出部的邊緣與釘帽的徑向呈50度夾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266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上衣(56)
- 下一篇:轉移印花紙(1168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