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快速套式PCR瘧疾分子診斷試劑盒及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61134.5 | 申請日: | 2012-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6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天誼;郭傳坤;黎學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04 |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匯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鄒超賢 |
| 地址: | 530028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快速 pcr 瘧疾 分子 診斷 試劑盒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學檢驗領域,涉及一種快速套式PCR瘧疾分子診斷試劑盒及其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瘧疾是世界上危害最嚴重的三大傳染病(愛滋病,結核和瘧疾)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把控制瘧疾列入本世紀行動目標。感染人的瘧原蟲有4種:即惡性瘧原蟲(Plasmodium?falciparum)、間日瘧原蟲(P.vivax)、三日瘧原蟲(P.malariae)和卵形瘧原蟲(P.ovale)。由于4種瘧原蟲的生物學和免疫學特性,致病性,對抗瘧藥的治療效應各不相同,對媒介按蚊的敏感性以及它們在全球流行的區域分布各異。每年全球瘧疾感染病人數以億計,其中因惡性瘧疾喪生者超過百萬。及時準確地診斷和鑒別診斷各種瘧疾是臨床正確治療、挽救病人生命和流行病學監測的關鍵、也是制訂防制措施以及抗瘧藥和疫苗研制的迫切需要。?
瘧疾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診斷、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和分子(基因)診斷。由于瘧疾的主要臨床表現與其他傳染病相似難于鑒別,單憑臨床癥狀極易誤診。常用的血清學方法如間接熒光抗體試驗等,其陽性只反映近年曾感染瘧疾,主要應用于瘧疾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評價;ELISA等檢測抗原的方法,因其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難于實際應用。因此兩者均不能作為瘧疾病人的確診依據。目前,已沿用50多年的鏡檢法仍然是瘧疾病人確診的主要依據。鏡檢法雖然較簡單經濟,但費時費力,結果判斷主觀性強,其靈敏性與準確性決定于鏡檢員的素質和經驗;特別是檢出低原蟲血癥的敏感性差,WHO瘧疾專家在《瘧疾診斷的新展望》報告中指出:有經驗的鏡檢員可能檢出5-10個蟲/μl低原蟲血癥,但是一般鏡檢員的實際檢出低限僅為100-150個蟲/μl。按目前常規血檢,每張血片僅檢查100-200個油鏡視野,甚至達不到100個視野(約占整個血膜的1/10-1/20),低密度帶蟲者漏檢是不可避免的。顯然,基于上述固有缺陷,鏡檢法已不能滿足現代瘧疾防治與研究中檢出低原蟲血癥的需要,特別是不適合流行病學調查監測、疫苗研制、抗瘧藥物試驗和篩選獻血員等大規模血樣的檢測。?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研究較多的吖啶橙染色熒光顯微鏡檢查瘧原蟲,其中比較成功的有我國的吖啶橙直接滴染法和國外的QBC法(毛細管定量血沉棕黃層吖啶橙染色),能提高工作效率,檢出率接近普通鏡檢法的水平;但是無法鑒定蟲種,另與鏡檢法一樣,以技術和經驗、結果作主觀性判斷,并需使用價格昂貴的熒光顯微鏡或適當的熒光激發光源等原因難于實際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11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