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及對稱式光學極性轉換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61104.4 | 申請日: | 2012-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64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昆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30 | 分類號: | G02B5/30;G02B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縣潭子***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極性 轉換 系統 對稱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光學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及對稱式光學極性轉換模塊。
背景技術
參閱圖1,以往的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1(PCS,Polarization?Converter?System)應用于投影機照明裝置中,包含復數透光柱狀體10、入光面11、出光面12、復數介于該入光面11與出光面12間且與該入光面11夾45度角的分光鍍膜(Polarization?Beam?Splitter)13、復數彼此間隔排列于該入光面11且分別對應一個分光鍍膜13的遮板14、復數彼此間隔排列于該出光面12且分別對應一個分光鍍膜13的半波片15,及設置于該入光面11的數組透鏡組16,其中,該數組透鏡組16包括復數對應設置于這些遮板14間的子透鏡161,每一子透鏡161的寬度約為兩個遮板14的寬度。
光線通過該數組透鏡組16后,部分光線被這些遮板14遮擋,而部分光線由該入光面11進入這些柱狀體10后,P型偏振光穿透該分光鍍膜13后由該出光面12出射,并經過半波片15之后轉換為S型偏振光,而S型偏振光則被這些分光鍍膜13反射兩次后,由該出光面12出射。
由前述可知,光的使用效率因這些遮板14遮蔽光線而大幅降低,又,現今投影機愈趨微型化,這些遮板14增加了整個光學極性轉換系統1的厚度,而該數組透鏡組16的寬度過大,也造成布局困難,因此,一種可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及結構更緊致(compact)的光學極性轉換系統,為目前相關業者的研發目標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光學極性轉換系統會降低光的使用效率、且不利于體積微型化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及結構更緊致的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及對稱式光學極性轉換模塊。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包含復數柱狀體、入光面、出光面、第一光學鍍膜、第二光學鍍膜,及半波片,這些柱狀體為透光介質制成,彼此緊密排列,該入光面形成于這些柱狀體的一端面,該出光面形成于這些柱狀體的另一端面且與該入光面平行相對設置,在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上定義復數個基礎寬度,該第一光學鍍膜介于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間且與該入光面夾45度角,該第一光學鍍膜具有將入射光線依極性分光的性質,該第二光學鍍膜介于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間且與該入光面夾45度角,且與該第一光學鍍膜間隔一個基礎寬度,該第二光學鍍膜具有反射光線的性質,該半波片寬度為一個基礎寬度,該半波片對應該第一光學鍍膜與該第二光學鍍膜其中一者設置于該出光面。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對稱式光學極性轉換模塊,包含對稱中線,及一對如前所述的光學極性轉換系統,該對稱中線垂直該對光學極性轉換系統的入光面、出光面,且介于該對第一光學鍍膜間,該對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左右對稱于該對稱中線。
本發明的功效在于,透過該第一光學鍍膜與該第二光學鍍膜分別具有將入射光線依極性分光與反射光線的性質,無需遮蔽光線,能使所有位置的入射光皆可轉換極性,有效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并使結構更緊致。
附圖說明
圖1是局部側視圖,說明以往的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及光路示意圖;
圖2是側視圖,說明本發明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及
圖3是側視圖,說明本發明一種光學極性轉換系統的第二較佳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圖的數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發明光學極性轉換系統2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復數柱狀體21、入光面22、出光面23、第一光學鍍膜24、第二光學鍍膜25、第三光學鍍膜26、第四光學鍍膜27、兩個半波片28,及數組透鏡組29。
這些柱狀體21為透光介質制成,且彼此緊密排列,該入光面22形成于這些柱狀體21的一端面,該出光面23形成于這些柱狀體21的另一端面且與該入光面22平行相對設置,在該入光面22與該出光面23上定義復數個基礎寬度d。
該第一光學鍍膜24、第二光學鍍膜25、第三光學鍍膜26、第四光學鍍膜27依序間隔一個基礎寬度d平行排列,且都介于該入光面22與該出光面23間,并且皆與該入光面22夾45度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11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