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固體制劑及其制法(處方)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56849.1 | 申請日: | 2012-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9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廖愛國;曹仕霞;曹麗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美大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634 | 分類號: | A61K36/634;A61P31/14;A61P11/00;A61P29/00;A61P11/04;A61P1/12;A61P33/06;A61P31/04;A61P3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劉冬梅 |
| 地址: | 570125 *** | 國省代碼: | 海南;6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固體 制劑 及其 制法 處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固體制劑,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手足口病及外感類疾病的中藥固體制劑及其制法,屬于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醫理論認為外感病證的主要證候有邪在肺衛、濕邪困脾、腸道濕熱、邪在少陽以及肺熱證、膽熱證、胃熱證、腑實證、膀胱熱證等。這些證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節性、發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襲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戀引起相應臟腑功能失常所致的證候。主要包括感冒、外感發熱、濕阻、痢疾、瘧疾等。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以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疾病,多發于小兒,主要表現為充血性皰疹或丘疹,周圍紅潤疼痛,且多發于手、足、口腔而得名,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已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暴發和流行。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顯著升高,并呈現季節性流行和全年散發趨勢,并有重癥病例及死亡病例報告,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中國在2008年5月將其規定為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該病。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發現的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此后EV71感染與Cox?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
對于手足口病的治療,西醫主要以對癥支持治療、加強護理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為主;傳統中醫理論中尚未見有手足口病之病名,本病是以發熱、手足口部位出現皰疹或皮疹為特征而命名,中醫上對普通型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化濕透邪,所以清熱、解毒、化濕為其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手足口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支持療法為主,絕大多數患者可自愈。然而少數患者預后效果差,可出現死亡例,主要是因為后期并發癥嚴重,搶救不及時造成的。
按照傳統及現代中醫學理論,手足口病病位在肺、脾、心三臟,其病基特點為實、熱、濕。外感時邪疫毒侵犯人體,衛表被遏,肺氣失宜,故見發熱、咳嗽、流涕。素體濕熱內蘊、心經火盛,內外交爭,心經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濕熱熏蒸于四肢,則發為皰疹。濕熱執蘊積脾胃,運化失調,則出現胃納欠佳和惡心嘔吐等。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濕溫”、“時疫”等范疇,是實癥、熱癥,治療方法有祛風清熱、清心瀉火、清暑化濕、滋陰降火等。
臨床上預防和治療手足口病及外感類疾病多采用抗病毒、降溫及對癥治療,個別還要用激素,其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適用范圍小,不能清除體內的濕熱及解毒作用,治標不治本,易反復發作,治療不徹底,西藥長期使用后,易損傷肝臟及腎臟,甚至產生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而且治療緩慢,使臨床用藥安全存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治療技術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手足口病及外感類病預防和輕癥治療的中藥固體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制劑不但治療效果好,而且制備工藝簡單,價格低廉。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種主要用于手足口病及外感類病預防和輕癥治療的中藥固體制劑及其制法。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種手足口病及外感類病預防和輕癥治療的方法。
金銀花,有名忍冬,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驅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癥,均效果顯著。
連翹,是清熱解毒的中藥,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急性腎炎等。
藿香,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夠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能夠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于虛寒性出血。
薄荷,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屬其他干燥全草。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美大制藥有限公司,未經海南美大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68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晶硅還原爐電源控制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氣象學中濾除超折射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