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甜綠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055887.5 | 申請日: | 2012-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15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蔡寶;周性墩;陳曉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沈佳有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5106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綠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茶葉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有機甜綠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綠茶中含量大量的茶氨酸、兒茶素、茶多酚、咖啡堿和葉綠素等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降血糖血脂、防口臭、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療效,且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的特點,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目前綠茶一般采用烘青茶葉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茶青、攤涼、殺青、揉捻、攤涼、初烘、攤涼、復烘、毛茶、精制、成品。采用以上工藝制備的綠茶常略帶苦澀味,對人體腸胃有輕度刺激作用。以上的綠茶制備工藝還易出現以下問題:一、在殺青步驟中,滾筒式殺青機雖然工效高,省工省燃料,但由于在筒內滯留時間短,易使制備的綠茶帶有青澀味,同時,殺青機筒口粘結葉子常存有煙焦味。二、在揉捻機中的揉捻操作易投量過多,操作時間過長,葉溫高,從而使茶青葉產生黃熟現象。此外,采用現有的綠茶制備工藝加工的產品均為毛峰、毛尖(外形為條索狀)等中低檔成品,無賣相。
甜葉菊葉片中含有菊糖甙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其熱量卻只有蔗糖的1/300,經過大量藥物實驗證明,菊糖甙無副作用,無致癌物,安全性高,經常食用可預防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病、心臟病、齲齒病。甜葉菊甙中含有十四種氨基酸和鐵、鋅、銅、鈷、鉬、磺、氟、鉻及調節平衡的元素溴等十種元素,性質穩定不易霉變,有獨特的清涼甘甜的特點。有臨床案例報導,甜葉菊糖分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有效率達70一80%。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使制備的綠茶外形美觀,同時還具有滋味濃厚鮮爽,回甘清涼持久的有機甜綠茶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有機甜綠茶,所述有機甜綠茶的組份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為:
有機綠茶青:??????95-98%;
甜葉菊葉片:??????2-5%(以下簡稱甜葉菊)。
所述有機綠茶茶青為福云6號、福鼎大白、白毛2號或鴻雁9號。
所述甜葉菊為新光三號或守田三號。
本發明所述的有機甜綠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稱取新鮮茶青及甜葉菊;
2)攤涼:將新鮮茶青及甜葉菊攤涼,攤青厚度小于5cm,攤涼時間為5-8小時,直至新鮮茶青及甜葉菊失水30%以上;
3)光熱萎凋:在自然光下光熱萎凋2.0-3.0小時;
4)殺青:將光熱萎凋的茶青及甜葉菊在溫度為230-250℃的殺青筒中進行殺青,直至投茶青后能聽到爆響聲,手抓茶青有刺手感,梗折不斷為止;
5)攤涼:將殺青后茶青及甜葉菊薄攤,其薄攤厚度為2-3cm,茶青表面覆蓋濕布靜置25-35分鐘,充分散熱;
6)初揉:將攤涼后的茶青及甜葉菊在揉捻機中初揉20-45min;
7)初烘:將初揉后的茶青及甜葉菊在90-100℃下進行初烘,烘至失水60%以上,手摸茶青不沾手且有溫潤感;
8)初包揉:將經過步驟7)初烘的茶青及甜葉菊攤葉回潤,再分裝在布中包揉3-5分鐘,靜置定型2-3分鐘,松包、散熱攤涼,反復以上包揉操作2-3次;
9)搓團提毫:將經步驟8)初包揉的茶青及甜葉菊置于兩手之間團團轉動,4-5轉后再抖開,重復以上操作13-16分鐘,然后放入溫度為70-80℃的烘焙機中烘至失水80-90%。
10)足干:將經步驟9)搓團提毫后的茶葉攤涼1-1.5小時后進行再二次烘干,烘干溫度為90-100℃,直至水分含量低于6%;
11)精制、包裝:將經步驟10)足干后的毛茶,風選、去除片末,真空包裝得到所述的有機甜綠茶。
所述步驟6)中,揉捻機的桶徑為45或55。
所述步驟6)中,春茶的初揉時間應為20-30分鐘,秋茶的初揉時間為40-45分鐘。
本發明的有機綠茶中引入新原料,即甜度是白糖的300倍,但熱量僅為其1/300的甜葉菊,使制備的綠茶香氣得以提升,在原有傳統板栗香型綠茶的基礎上融入幽幽的菊花香氣,更重要的是使綠茶中增添一絲的甜味,長久留在齒唇間,克服傳統綠茶制備過程中殺青步驟造成的苦澀味,同時還能滿足糖尿病患者的需求。本發明的有機綠茶在傳統的烘青制備工藝流程中增加了光熱萎凋和搓團提毫兩道工序。其中,光熱萎凋能去除茶葉及甜葉菊的苦澀及水分,并為后期搓團提毫中進行提香奠定基礎。搓團提毫具有造型與提毫雙重作用,使加工后的綠茶條索扭緊,茸毫顯露,形成卷曲如螺的外形,使綠茶的外形更加美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沈佳有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沈佳有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58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逐力恒動電力復印機
- 下一篇:一種防車輛沖關方法及沖關防護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