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纖陣列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55878.6 | 申請日: | 2012-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3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曠文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逢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12 | 分類號: | G02B6/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纖 陣列 結構 | ||
1.一種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板、光纖纜線及蓋板,其中:
該基板上方處設置有蓋板,基板與蓋板相抵接的對接面處縱向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呈矩形的定位溝槽,并于該定位溝槽底面二側內壁面處分別形成有接觸面;
所述光纖纜線具有定位于所述基板及蓋板相抵接的對接面處的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溝槽內的多個光纖芯,其多個光纖芯為陣列狀推疊排列呈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光纖層,各相鄰光纖層所具相同數量的多個光纖芯為呈交錯狀,所述相鄰二光纖層分別以左、右端接觸抵接于所述定位溝槽的二接觸面,其各光纖層的另一端則與另一接觸面形成有間隔,使各光纖芯呈現夾擠定位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光纖芯中心對正于所接觸所述相鄰光纖層的二光纖芯外表面接觸處,且各光纖層與所述基板接觸面之間的間隔長度等于其光纖芯剖面的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所具的對接面上縱向凹設有呈矩形的一定位溝槽,并于該定位溝槽底面二側內壁面處分別形成有接觸面,蓋板具有一可抵持于該基板所具的該對接面的平整狀對接面,多個光纖芯最下方光纖層的各光纖芯抵持于所述定位溝槽的底面,多個光纖芯最上方光纖層的各光纖芯抵持于所述蓋板的對接面或與所述對接面呈一預定間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的寬度為5.0±0.2mm、長度為2.6~2.0mm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纜線的光纖可為一直徑125μm的玻璃光纖、膠套硅光纖或塑膠光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纜線的所述光纖為單模、多模或偏振保持光纖。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與蓋板分別為單晶硅、多晶硅晶圓、派熱克斯玻璃,其線性熱膨脹系數32.5x10-7/℃、石英玻璃,其線性熱膨脹系數5.5~5.9x10-7/℃、硼硅玻璃,其線性熱膨脹系數3.3x10-6/℃、肖特硼硅酸鹽玻璃,其線性熱膨脹系數86x10-7/℃或其它耐高溫、熱膨脹系數低的硬性材質所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基板及蓋板所具的對接面上分別縱向凹設有呈矩形的一定位溝槽,并于該二定位溝槽底面二側內壁面處分別形成有接觸面,多個光纖芯最上方及最下方光纖層的各光纖芯分別抵持于該二定位溝槽的底面。
9.一種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板、光纖纜線及蓋板,其中:
該基板上方處為設置有蓋板,基板與蓋板的相抵接的對接面處縱向凹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呈矩形的定位溝槽,并于該定位溝槽底面二側內壁面處分別形成有接觸面;;
所述光纖纜線具有定位于所述基板及蓋板相抵接的對接面處的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溝槽內的多個光纖芯,其多個光纖芯為陣列狀推疊排列呈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光纖層,各相鄰光纖層所具相異數量的多個光纖芯為呈交錯狀,相鄰二光纖層其中一光纖層的左右二端分別接觸抵接于所述定位溝槽的二接觸面,另一光纖層的二端則分別與二接觸面形成有間隔,使各光纖芯呈現夾擠定位狀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光纖芯中心對正于所接觸所述相鄰光纖層的二光纖芯外表面接觸處,且各光纖層與基板接觸面之間的間隔長度等于所述光纖芯剖面的半徑。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所具的對接面上縱向凹設有呈矩形的一定位溝槽,并于該定位溝槽底面二側內壁面處分別形成有接觸面,蓋板具有一可抵持于該基板所具的該對接面的平整狀對接面,多個光纖芯最下方光纖層的各光纖芯抵持于所述定位溝槽的底面,多個光纖芯最上方光纖層的各光纖芯抵持于所述蓋板的對接面或與對接面呈一預定間距。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的寬度為5.0±0.2mm、長度為2.6~2.0mm之間。
13.根據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光纖陣列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纜線的光纖為一直徑125μm的玻璃光纖、膠套硅光纖或塑膠光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逢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逢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587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