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5026.7 | 申請日: | 2012-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81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國安諭司;水貝欣樹;朝倉徹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5/02 | 分類號: | G02B5/02;G02B1/11;B05D5/06;B05D1/36;B05D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東京港區***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制造 方法 | ||
1.一種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準備第1涂布液及第2涂布液的步驟,其中所述第1涂布液包含一定量的透光性粒子、樹脂及溶劑,所述第2涂布液包含少于所述一定量的量的所述透光性粒子、所述樹脂及所述溶劑,或者不含所述透光性粒子而包含所述樹脂及所述溶劑;
在移行的帶狀支持體上,從所述支持體側起以所述第2涂布液、所述第1涂布液的順序進行多層涂布,形成第2涂膜與第1涂膜的步驟;
一邊使所述第1涂膜與所述第2涂膜干燥,一邊使所述第1涂膜中的所述透光性粒子向所述第2涂膜側移動的步驟;以及
通過使所述第1涂膜與所述第2涂膜硬化而形成包含所述透光性粒子及樹脂層的防眩性層的步驟,其中
當將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徑設為A,且將所述防眩性層的平均層厚設為L時,在所述防眩性層的垂直方向的剖面視圖中,所述透光性粒子的中心位置的存在比率與所述樹脂層中的從所述支持體側起的距離滿足以下的關系:
(1)2L/3-A/6~L-A/2:40%~100%,
(2)L/3+A/6~2L/3-A/6:0%~50%,
(3)A/2~L/3+A/6:0%~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涂膜的膜厚為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徑A的1倍以上且小于2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將所述第1涂膜與所述第2涂膜干燥時,所述第1涂膜與所述第2涂膜是相對于所述支持體而配置于上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層的平均層厚L與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徑A滿足1.2<L/A<3.6的關系。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層的平均層厚L與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徑A滿足1.2<L/A<3.6的關系。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粒子具有大于1.5μm且為10μm以下的平均粒徑。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粒子具有大于1.5μm且為10μm以下的平均粒徑。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性粒子具有大于1.5μm且為10μm以下的平均粒徑。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將所述防眩性層的凹凸平均間隔設為Sm時,所述防眩性層具有Sm>40μm的凹凸平均間隔。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涂布液不含所述透光性粒子而包含所述樹脂及所述溶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502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杠桿式易開啟瓶蓋
- 下一篇:粒子射線照射裝置及粒子射線治療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