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軟件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4195.9 | 申請日: | 2010-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628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溟;張克東;吳華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云博軟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36 | 分類號: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澤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蔣全強 |
| 地址: | 213022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軟件 探測 方法 | ||
本申請是2010年4月13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010146146.9、名稱為軟件探測方法和應用該方法的軟件探測器及軟件探測系統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軟件探測技術和軟件探測裝置和軟件探測的網絡系統,具體是一種對軟件運行中流程信息進行探測的軟件探測方法和應用該方法的軟件探測器及軟件探測系統。
背景技術
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的大量普及使用使全球跨入了信息化時代。但是,正由于現代社會中幾乎一切都在“計算機化”,如經濟活動(生產、流通、交換、消費)過程中的管理都已完全基于計算機系統在運行,而計算機系統的核心是“軟件”,也就是說都是基于“軟件(程序)”在運行,所以從技術層面來看,如果對這些軟件的運行不能進行有效地檢測和監控,那么監管就會“缺失”,給國家或全球的金融和社會安全造成隱患。
在國內,重要的法制監管領域有十幾個,如金融(銀監、證監、保監),國資,稅務,財政,審計,安監、電監、環境……等。如果對這些法制監管領域的軟件運行不能有效地檢測、監控,后果不堪設想。
在質檢計量系統中,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加油機、計價秤、出租車計價器等法制計量產品作弊事件頻頻發生。一方面,由于受到軟件技術手段的制約,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人員無法有效獲取相關作弊證據,對不法商販和經營者的處罰缺少依據,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不法制造商可以通過對軟件進行惡意修改或在軟件中留有“后門”來擴大市場銷路,嚴重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法制計量監管網絡的目標是監管使用過程中面上的作弊的情況,主要是要突破和掌握軟件作弊探測(或稱“軟件探頭”或“軟件探測傳感器”)的核心技術。所以,它是從廣度來進行的實時監控和動態監管,好比是現在已經在道路交通、治安防范方面普遍使用的視頻攝像探測監控系統,使得程序的運行由不可見、不可控變成可見又可控。因此在法制計量監管領域,如何探測電子衡器軟件中的“后門程序”和“作弊口令”等特定目標,是本領域的技術難題。
在“軟件測試”領域,國內外現有的軟件自動化測試工具,一般都是在程序內部進行故障跟蹤和檢測,沒有將跟蹤、檢測的信息對外傳輸和發送。在“無線傳感網”領域,現有的傳感器往往只能感知常規的“物理量”或“化學量”,不能感知計算機中軟件運行的信息。因此,監管部門無法對軟件進行實時監視。
法制計量軟件探測器開發的特點和要求有:
1、要能采集并發送計量器具軟件標識信息和傳感器節點標識信息
計量器具軟件標識信息,相當于計價秤軟件的電子身份信息(ID-0);軟件探測傳感器節點標識信息也就是標志軟件傳感器本身的電子身份信息(ID-1)。通過比對可以識別計量器具軟件和軟件探測傳感器節點本身的真偽。
2、要跟蹤并發送計量器具使用時的作弊信息,包括:
作弊的時間及數量:作弊時間包括年、月、日、時、分、秒;作弊數量、超差比例、等;
作弊的金額:包括每次作弊的金額和累計作弊的金額。為執法提供依據;
作弊的口令:通過跟蹤分析可以鎖定作弊的密碼;
作弊的責任人:包括監控對象的空間坐標點(省、市、區、場所)、身份(組織機構代碼、身份證號),等;
作弊的歷史記錄:作弊信息可以全部記錄在案;
實時在線監控:如果計量器具脫機(停機、關機、移機,等)、更換芯片或主板,都能立即跟蹤檢測到,并留下記錄。
3、要具有計量監控傳感網軟件探測傳感器節點自身的管理、保護和安全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對電子衡器軟件或金融監管軟件中的“后門程序”和“作弊口令”等特定目標進行探測、并將探測得的信息對外傳輸和發送,以使監管部門能實時監視的軟件探測方法和應用該方法的軟件探測器及軟件探測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軟件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云博軟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常州云博軟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419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