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3763.3 | 申請日: | 2012-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6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若鵬;趙治亞;方小偉;金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42 | 分類號: | H01Q1/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34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材料 天線罩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線罩,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天線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在天線罩作為一種天線的防護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隨著應用各方面的發展,對天線罩的電氣性能和力學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電氣性能方面,目前人們多采用如玻璃鋼等介電常數和損耗均較低且機械強度高的材料來制造天線罩,但由這些材料制成的天線罩的電氣性能較差。而超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透波材料逐漸被研究人員關注并用于制作天線罩。
超材料是一種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復合結構材料。當前,人們在介質基板上周期性地排列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人工微結構來形成超材料。由于可以利用人工微結構的幾何形狀和尺寸以及排布方式來改變超材料空間各點的介電常數和/或磁導率,使其產生預期的電磁響應,以控制電磁波的傳播,可見,由超材料制作的天線罩可具有良好的電氣性能。但是,由于現有的超材料多沿用PCB的工藝制備,只適用于加工平板的超材料,而由于天線罩為了各種目的需要制成各種形狀,用現有的工藝無法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按照需要制造各種形狀的超材料天線罩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制作一具有多個人工微結構的柔性超材料薄膜;
b.制作一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相互分離并可發生相對運動而閉合的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形成一凹腔,所述凸模凸設一可置于所述凹腔內的型芯;
c.將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置于所述凹腔內并貼合于腔壁上;
d.合模,讓所述凸模的型芯置于所述凹模的凹腔內而形成一模腔并向所述模腔內注入熔融的樹脂溶液;
e.待樹脂溶液冷卻固化后開模,即得一具有所述多個人工微結構且形狀與所述模腔相同的超材料天線罩。
優選地,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包括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基材,所述多個人工微結構通過印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薄膜基材上。
優選地,用于制作所述薄膜基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玻璃化溫度高于樹脂溶液的玻璃化溫度。
優選地,用于制作所述薄膜基材的高分子聚合物為選自聚酰亞胺、聚四氟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樹脂溶液為選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環氧樹脂、酚醛樹脂和不飽和聚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型芯上開設有連通外界與所述模腔的澆注口,所述樹脂溶液通過所述澆注口進入所述模腔。
優選地,所述凹腔的腔壁上開設有連通外界的氣孔,在所述步驟c中,通過所述氣孔抽吸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與所述凹腔之間的空氣而使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貼合于所述凹腔的腔壁上。
優選地,在所述步驟c中,對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進行加熱使其軟化之后抽吸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與所述凹腔之間的空氣。
優選地,在所述步驟e中,在所述超材料天線罩的表面上涂覆保護層。
優選地,在所述步驟e中,對所述超材料天線罩進行去余邊處理。
本發明的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按照需要制作不同形狀的模腔來制得各種形狀的超材料天線罩,而且可讓人工微結構很好地共形于超材料天線罩上。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圖2是利用本發明的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制得的部分柔性超材料薄膜的平面示意圖;
圖3是利用本發明的超材料天線罩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模具打開時的立體結構圖,其中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放置于所述模具的凹腔上方;
圖4與圖3相似,其中所述柔性超材料薄膜貼合于所述模具的凹腔腔壁上;
圖5是圖4的組裝圖,其中樹脂溶液經由澆注口進入模腔;
圖6是利用本發明的制造方法來制造一中空圓柱形超材料天線罩時的注塑過程圖;
圖7是經由圖6中的注塑工藝制得的中空圓柱形超材料天線罩的立體圖。
圖中各標號對應的名稱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37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