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機交互控制方法及電子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1834.6 | 申請日: | 2012-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418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15 |
| 發明(設計)人: | 甘大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10008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機交互 控制 方法 電子 終端 | ||
1.一種人機交互控制方法,應用于一具有顯示單元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監測用戶的眼動;
根據所述眼動確定所述用戶的視點;
將所述視點確認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
識別所述用戶的頭部動作;
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將所述視點確認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時,將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光標移動到所述坐標點對應的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之前,還判斷所述頭部動作是否滿足預定條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眼動確定所述用戶的視點具體為:計算所述用戶的兩只眼睛的視線的交匯點。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視點確認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具體為:計算所述交匯點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位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眼動確定所述用戶的視點具體為:計算所述用戶的至少一個瞳孔在眼睛中的移動距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視點確認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具體為:基于一移動距離和顯示單元之間的對應關系表,及根據所述移動距離獲得所述視點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還包括結構部件、眼動監測部件和傳感器,所述結構部件用于將所述電子終端佩戴于所述用戶的身體上,所述眼動監測部件位于所述結構部件上,當所述電子終端佩戴于所述用戶的身體上時,所述監測用戶的眼動具體為:通過所述眼動監測部件監測所述用戶的眼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位于所述結構部件上,所述識別所述用戶的頭部動作具體為:通過所述傳感器識別所述用戶的頭部動作。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還包括按鍵,在所述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之前,還判斷所述按鍵是否被按下,如果是,則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和所述按鍵被按下的狀態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
11.一種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顯示單元;
眼動監測部件,用于監測所述用戶的眼動;
處理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眼動確定所述用戶的視點,并將所述視點確認在所述顯示單元上的坐標點;
頭部動作識別部件,用于識別所述用戶的頭部動作;以及
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為眼鏡式電子終端,所述終端還包括結構部件,用于將所述電子終端佩戴于用戶的身體上。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動監測部件位于所述結構部件上。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動作識別部件位于所述結構部件上。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動監測部件為攝像頭。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動作識別部件為攝像頭或重力傳感器。
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還包括按鍵,所述控制單元在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之前,所述控制單元還判斷所述按鍵是否被按下,如果是,所述控制單元則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和所述按鍵被按下的狀態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
1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還包括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頭部動作識別部件識別的所述頭部動作是否滿足預定條件,如果是,則所述控制單元根據所述頭部動作對所述坐標點對應的操作對象進行相應的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經聯想(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183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