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051073.4 | 申請日: | 2012-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67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若鵬;趙治亞;郭潔;洪運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17/00 | 分類號: | H02J17/00;H01Q1/38;H01Q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34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能量 傳輸 系統 | ||
1.一種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包括電源模塊、信號激勵電路、磁共振發射模塊和設置在負載設備內的磁共振接收模塊,所述信號激勵電路連接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并提供激勵信號,所述磁共振接收模塊電連接所述負載設備,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與所述磁共振接收模塊之間通過共振場倏逝線的耦合進行能量傳遞,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和磁共振接收模塊結構相同且均為由基材和固定在基材上的金屬線結構組成的天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線結構包括饋線、第一方形螺旋線、第二方形螺旋線、連接線和口字型閉合線,所述第一方形螺旋線和第二方形螺旋線的外端頭分別連接所述連接線的一端,所述連接線的另一端連接所述口字型閉合線,所述口字型閉合線包圍所述第一方形螺旋線和第二方形螺旋線,所述饋線包圍所述口字型閉合線,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的后端還固定設置有第一超材料,所述磁共振接收模塊的前端設置有第二超材料,所述第一超材料和第二超材料均具有負磁導率,所述具有負磁導率的第一超材料和第二超材料的頻率與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以及磁共振接收模塊的諧振頻率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螺旋線和第二方形螺旋線的內端頭處延伸有一方形金屬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螺旋線和第二方形螺旋線以所述連接線為軸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材料和第二超材料均為平板結構,所述第一超材料與所述磁共振發射模塊相對平行設置,所述第二超材料與所述磁共振接收模塊相對平行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材料和第二超材料的磁導率均為-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材料和第二超材料均包括介質基板以及陣列在介質基板上的多個微結構,所述微結構為磁性微結構,所述介質基板為介電材料,所述微結構為導電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微結構為開口諧振環或開口諧振環的衍生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單個所述磁性微結構由一根金屬線通過多重繞線的方式形成多重嵌套的開口諧振環或開口諧振環的衍生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諧振環或開口諧振環的衍生結構為矩形、圓形或多邊形。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單個所述磁性微結構為5-80圈多重嵌套的開口諧振環或開口諧振環的衍生結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能量傳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模塊為電源轉換電路,所述電源轉換電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107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線能量傳輸系統
- 下一篇:一種偏饋微波天線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