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脫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及環己醇脫氫制備環己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0694.0 | 申請日: | 2012-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859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曲良龍;董維正;王月;金芃澔;南方;陳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安耐吉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9/035 | 分類號: | B01J29/035;B01J35/10;C07C49/403;C07C45/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王鳳桐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氫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以及 己醇 環己酮 | ||
1.一種脫氫催化劑,該催化劑包括載體和負載在該載體上的脫氫活性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為棒狀SBA-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氫催化劑,其中,所述棒狀SBA-15的棒的長度為30-100微米,優選所述棒狀SBA-15的最可幾孔徑為6-10納米,孔體積為0.5-1.5毫升/克,比表面積為600-700平方米/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氫催化劑,其中,所述脫氫活性組分含有Cu,優選還含有Au、Ag、Pd、Pt、Rh、Ru、Ir和Os中的一種或多種,更優選所述脫氫活性組分含有Cu和Ag,且Cu與Ag的重量比為1-100∶1,優選為5-20∶1。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脫氫催化劑,其中,所述脫氫催化劑中脫氫活性組分以氧化物計的含量為1-50重量%,載體的含量為50-99重量%。
5.一種制備脫氫催化劑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脫氫活性組分的可溶性鹽溶液與載體接觸,將接觸后的載體進行干燥、焙燒;其特征在于,所述載體為棒狀SBA-1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棒狀SBA-15的棒的長度為30-100微米,優選所述棒狀SBA-15的最可幾孔徑為6-10納米,孔體積為0.5-1.5毫升/克,比表面積為600-700平方米/克。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脫氫活性組分含有Cu,優選還含有Au、Ag、Pd、Pt、Rh、Ru、Ir和Os中的一種或多種,更優選所述脫氫活性組分含有Cu和Ag,且Cu與Ag的重量比為1-100∶1,優選為5-20∶1;所述脫氫活性組分的可溶性鹽為乙酸鹽、硫酸鹽和硝酸鹽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為硝酸鹽。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溶性鹽的用量使得制備得到的脫氫催化劑中,脫氫活性組分以氧化物計的含量為1-50重量%,載體的含量為50-99重量%。
9.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焙燒的溫度為300-700℃,優選為450-650℃,時間為0.5-12小時,優選為1-8小時;所述干燥的溫度為100-200℃,時間為0.5-10小時。
10.一種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脫氫催化劑或權利要求5-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脫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脫氫催化劑在脫氫反應中的應用。
11.一種環己醇脫氫制備環己酮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脫氫條件下,將環己醇與脫氫催化劑接觸,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氫催化劑為權利要求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脫氫催化劑或權利要求5-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脫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脫氫催化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安耐吉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安耐吉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福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069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