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鍛造模具的修復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50513.4 | 申請日: | 2012-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1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宋智麗;楊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6/00 | 分類號: | B23P6/00 |
| 代理公司: | 寧夏專利服務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趙明輝 |
| 地址: | 753001 寧夏回***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鍛造 模具 修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錘鍛行業中鍛造模具的修復,尤其是一種鍛造模具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鍛造行業主要是交通運輸如汽車制造、能源采集如煤炭開采、農業生產等,市場廣泛因而競爭激烈,同時鍛造模具費用在鍛造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模具壽命的長短,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
傳統模具的修復方法是:將模具高度不斷降低(每次降低10mm左右),然后通過電極或加工中心將模膛加工成型,此方法的弊端是受鍛造設備制約,(以5T鍛錘為例),一副新模具的閉合高度為:375+330-66(燕尾高度)x2=573mm,當模具閉合高度尺寸小于400mm(不包括燕尾)時,由于鍛錘行程的固定,該模具不能完成鍛打而報廢,據統計(以5T鍛錘模具為例)一副模具按傳統方法修復7-8次后便不能使用,每次鍛打數量2000件左右,即傳統修復方法下,每副模具鍛打總數量為15000件左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鍛造模具的修復方法,能夠增加模具的修復次數,從而大幅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
一種鍛造模具的修復方法,其特別之處在于,包括如下步驟:首先將待修復模具模膛內的疲勞層去掉,然后用焊絲將模膛堆焊至將模膛填充滿,最后加工成型即可。
其中加工成型是指通過電脈沖機床或加工中心將模具加工成型。
其中將疲勞層去掉后先找出模膛上的裂紋,然后在裂紋處開槽從而將裂紋完全去除。
其中在堆焊前先將模具分模面銑平。
本發明方法的效果是,以新、舊修復方法的經濟性對比來說明:以5T鍛錘模具為例,一副新模具的成本為人民幣11萬元左右(其中材料費8萬元、加工費用2萬元、熱處理費用1萬元,按傳統修復方法修復一副模具費用為1.5萬元/次,按傳統修復方法修復的一副模具可以生產15000件左右,則每個零件的模具成本為15元左右,而本發明的修復方法修復一副模具的費用為2.2萬元左右/次(其中國產焊絲的費用為0.2萬元/次),按本發明修復方法修復的一副模具可以生產60000件左右,則每個零件的模具成本為12元左右,另外,每副模具的生產周期為1.5-2個月,利用本發明修復方法可以提高模具壽命3倍左右,因此本發明修復方法不僅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極大縮短生產周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一種刮板鍛造模具的修復過程為例,首先用刨床將待修復模具模膛內的疲勞層(疲勞層指從模膛表面向內延伸的金屬層,有經驗的操作人員憑肉眼即可判斷)去掉,先找出模膛上的裂紋,然后在裂紋處開槽從而將裂紋完全去(挖)除,將模具分模面銑平(每次加工量為2-3mm)從而有利于下一步工序,然后用焊絲將模膛堆焊至將模膛填充滿,最后通過電脈沖機床或加工中心按照要求將模具加工成型即可。
具體堆焊過程是先按鍛模堆焊工藝指導書要求預熱、保溫,然后堆焊成模膛,經過探傷檢查,直至無裂紋為止再執行回火工序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05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轉印模制線刻光影成像的立面裝飾方法
- 下一篇:筒型多級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