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噴涂用納米氧化鋯陶瓷粉末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49617.3 | 申請日: | 2012-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4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鄭宇松;陳雪剛;羅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利特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48 | 分類號: | C04B35/48;C04B35/626;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張先蕓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涂 納米 氧化鋯 陶瓷 粉末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噴涂用的納米氧化鋯陶瓷粉末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用于材料表面強化、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熱噴涂用納米氧化鋯陶瓷粉末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研究表明部分氧化釔穩定的氧化鋯粉,當晶粒度控制在小于100nm的高溫燒成后,能使ZrO2在高溫下獲得穩定化(YSZ)?或部分穩定化(PYSZ)的晶體結構,即由單斜晶體與立方晶體混合組成。此晶型結構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耐磨性好、耐高溫、耐腐蝕、剛度高、不導磁、電絕緣。其密度為6.00g/cm3,莫氏硬度可高達9,?抗壓強度1170?Mpa,具有更好的抗熱震性能。此外,在1500℃左右高溫下長期使用時,氧化釔不會象其他穩定劑那樣向晶體外擴散,是目前使用溫度最高的熱障涂層材料,也是最為優良表面強化處理噴涂原料之一。
資料顯示,熱噴涂用的氧化鋯粉末一般采用共沉淀法和電熔破碎法制備;團聚型氧化鋯粉末則采用噴霧干燥法、溶膠—凝膠法、微乳液法即反膠團法制備。這些方法各有其特點,但分析有共同的不足:????
1、以上方法大多將制備粉料在1000℃溫度的窯爐中處理,此溫度使制備粉料由β-ZrO2轉化為α-ZrO2,伴隨發生約7%~9%的體積變化,冷卻時,粉料又恢復β-ZrO2結構,而體積則不能恢復到原來狀態,產生不可逆轉變。在噴涂后涂層遭受熱循環條件下,會產生大的熱應力,使涂層開裂和剝落失效。
2、上述一些方法中,由于團聚粉末是自然收縮,粉末的松裝密度僅為0.8~1.1g?/cm3,流動性差。在熱噴涂工藝過程中不能獲得足夠的動能,故其涂層致密度不太高,無法獲得較高的結合強度。
中國專利公開的申請號為200410061306.4的“熱噴涂用納米團聚型氧化鋯粉末的制備方法”。它是將粒度為20~60nm氧化釔部分穩定納米氧化鋯粉體與粘接劑按95∶5~98∶2的質量比配混合,加入1~1.3倍混合料重量的凈水,調配成料漿;然后采用噴霧干燥工藝在110~300℃范圍內制成微米級團聚體粉末,再將團聚粉末采用1000℃溫度致密粒度為40~90μm的粉末。其粉料基本保持β-ZrO2相,在噴涂或高溫環境使用時部分相變,伴隨體積變化,在噴涂后涂層遭受熱循環條件下,會產生大的熱應力,使涂層開裂和剝落失效。
目前,出現有采用部分氧化釔穩定的氧化鋯粉擠壓成型微珠,通過高溫燒結、自磨篩分制成球形度高,強度好的氧化鋯噴涂料。(如圣戈班(邯鄲)磨介有限公司有類似產品),但是其工藝復雜,成本高很難廣泛的運用和推廣。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解決現有技術噴涂后涂層遭受熱循環條件下,會產生大的熱應力,使涂層開裂和剝落失效的問題,提供一種原料易得,設備要求不高,適用于規模化生產,滿足于熱噴涂工藝要求的噴涂用納米氧化鋯陶瓷粉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噴涂用納米氧化鋯陶瓷粉末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配料球磨:將粒度為40~100nm粒徑的氧化釔部分穩定氧化鋯粉體(深圳南玻集團所生產)與粘接劑按?95~98∶5~2的質量比配混合,加入1~1.5倍混合料重量的凈水,調配成料漿球磨16~24?h;
2)霧化干燥:將步驟1)所得到的料漿加入質量比為0.5%~1%的分散劑,在噴霧干燥塔內霧化干燥,干燥塔出口溫度控制在110~300℃范圍內,制成造粒粉;????
3)篩分配級:將步驟2)所得到的造粒粉過篩,取180~?320目篩之間的細粉末,其余粉末回收再次球磨;
4)干壓成型:將步驟3)所得到的細粉末加12~16?Mpa壓力在干粉壓機上成型出50~100mm×150~200mm×4~10mm的長方體,使其素坯密度≥2.5?g/cm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利特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利特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96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