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流結構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48969.7 | 申請日: | 2012-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82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巖誼;龐玉宏;李文濤;陳濤;陳子天;費鵬;虞之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B53/10 | 分類號: | F04B53/10;B01L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87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構 及其 應用 | ||
1.一種微流結構,包括:1)第一微流通道,所述第一微流通道被第一隔斷區域分隔為兩部分,分別稱為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2)第一流體空間,所述第一流體空間在所述第一微流通道上的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隔斷區域,與所述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均有交疊;3)第一隔離層,所述第一隔離層位于第一微流通道與第一流體空間之間,將第一微流通道與第一流體空間隔開,所述第一隔離層與所述第一隔斷區域接觸但不連接為一個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體空間與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通過第一連接通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通道是位于所述第一隔離層上的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通道不在所述第一隔離層上,所述第一連接通道為與第一隔離層獨立存在的微管道。
4.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結構還包括第二微流通道、第二隔斷區域、第二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流體空間、第二隔離層和第二連接通道,以及第三微流通道、第三隔斷區域、第三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三流體空間、第三隔離層和第三連接通道,……第n微流通道、第n隔斷區域、第n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流體空間、第n隔離層和第n連接通道,n大于或等于2,上述第n微流通道、第n隔斷區域、第n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流體空間、第n隔離層和第n連接通道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與第一微流通道、第一隔斷區域、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一流體空間、第一隔離層和第一連接通道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中的至少兩個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第n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彼此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彼此連通的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對應的所有連接通道合并成一條通道再與上述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通道、第二連接通道、……、第n連接通道合并成一條通道再與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1-8的任一項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離層、第二隔離層、……、第n隔離層由彈性體材料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9的任一項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有結構均由彈性體材料構成。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材料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乙烯(PVC)、環狀聚烯烴共聚合物(Cyclic?Olefin?Copolymers;COC)、聚偏二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尼龍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12.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n=6,還包括第一儲液池、第二儲液池、第三儲液池、定量儲液池、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入口連接第一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一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接第二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一儲液池,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與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匯合后連接定量儲液池入口,定量儲液池出口連接第五微流通道第一分支以及第六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五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接第二出口,第一連接通道和第五連接通道連接第一儲液池;第二入口連接第四微流通道第一分支,第四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接第三微流通道第一分支和第二儲液池,第三微流通道第二分支與第二微流通道第二分支匯合后連接定量儲液池入口,第三連接通道與第二連接通道連通,第六微流通道第二分支連接第三儲液池,第三儲液池連接第一出口,第四連接通道和第六連接通道連接第二儲液池;所述第一儲液池和第二儲液池由彈性體材料構成。
13.根據權利要求1-12的任一項所述的微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結構由透明材料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未經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896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相位補償控制器
- 下一篇:一種諧波電能的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