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扇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44426.8 | 申請日: | 2012-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8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朱曉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曉義 |
| 主分類號: | F04B41/06 | 分類號: | F04B41/06;F04D29/38;F04F5/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張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扇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家用設備,特指一種通過流體壓力差和風扇排風產生交互作用的設備。
背景技術
風扇作為一種通風和消暑降溫設備已廣泛使用,小到家庭排氣風扇,大到工業使用的風扇,都是根據功率的大小來產生排氣量的大小,所以達到的效果都不理想。通過葉輪轉動產生的吸排氣使空氣流動,但高速的空氣流動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較慢風速又沒作用。以風扇來產生壓力的設備,因只是通過吸排氣,也產生不出高壓力,所以有必要對風扇進行改進。
傳統風扇極強的吸氣排氣,產生很大的空氣流動,較慢風速又沒感覺沒有作用,較快風速雖然能產生一定的壓力差,使周圍空氣向風流轉移,但吹向人體又感覺難受,所以通過正負壓之間形成壓力差后才能使風速產生較好的作用,但傳統風扇不可避免的只能通過高流速形成很快風速產生稍微一些的低氣壓,使周圍環境較慢空氣產生的高氣壓向高風速產生的低氣壓轉移,于是形成風扇周圍的空氣流動達到消暑降溫的作用,但較快風速使人很難受,對身體也不好,況且,風扇高流速產生的低氣壓,因普通家用風扇排出的流速也不太高,與周圍空氣的壓力差也不大,所以產生壓力差轉移區速度也不快,空氣流動性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風扇通過壓力差和排風共同產生空氣流動交互作用,來產生更大、更舒適的空氣流動的風扇,同時提供一種通過壓力差來產生更大壓力和推動力的設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風扇,包括動力裝置、扇葉,所述扇葉內部設有流體通道,扇葉的正面設有多個流體通道的流體導入口;所述風扇還包括一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吸氣口與排氣口,所述電機的吸氣口通過導管與扇葉的流體通道相通,電機的排氣口為流體導出口,與外界相通。
為了增加內外流體路徑的差距,形成更大的壓力差,本技術方案中,所述流體通道包括上層流體通道與下層流體通道,上層流體通道與下層流體通道相通;扇葉正面設有多個流體通道的流體導入口,與上層流體通道相通;下層流體通道與電機的吸氣口相通。
其中,所述風扇的動力裝置通過中心轉軸與扇葉同軸設置,中心轉軸于扇葉的一端設有罩體,電機設于罩體內,電機的排氣口設在罩體上。
在一改進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電機設置在風扇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風扇,包括環形扇,所述環形扇內設有流體通道,包括第一流體通道以及第二流體通道,第一流體通道上設有流體導入口,第二流體通道上設有流體導出口;所述風扇還包括一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吸氣口與排氣口,所述電機的吸氣口與環形風扇的第一流體通道相通,電機的排氣口與環形風扇的第二流體通道相通。
其中,所述流體導入口與流體導出口以一定的角度設置在流體通道上。
其中,所述環形扇為兩個,包括同軸設置的內環以及外環,內環通過支撐柱與外環相連接,外環形成第一流體通道,內環形成第二流體通道。
其中,所述風扇還包括一水箱,水箱山設置多個小孔,所述小孔與第二流體通道相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方案還提供一種風扇,包括環形扇以及扇葉,扇葉設置在環形扇中間,通過支柱連接環形扇,所述環形扇上設置有流體導入口,所述扇葉上設置有流體導出口;所述風扇還包括一電機,所述電機包括吸氣口與排氣口,所述電機的吸氣口與環形風扇的流體導入口相通,電機的排氣口扇葉的流體導出口相通。
其中,所述流體導入口與流體導出口以一定的角度設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方案,電機工作后,流體導入口吸氣,流體導出口排氣,在流體導入口處形成負壓區,流體導出口處形成正壓區,從而在風扇周圍形成壓力差轉移區,其流速比風扇風速快很多,與排出流體產生的正壓區形成很大壓力差,這種壓力差比傳統風扇大得多,正壓區較慢流體必然向負壓區較快流體瞬間轉移,同時也帶動周圍環境的流體向負壓區為中心轉移壓力差,高壓力向低壓力區轉移壓力差,就如水向低處流一樣。通過壓力差轉移區,再配合風扇排出柔和的風,在壓力差轉移區和較柔和風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很舒適的空氣流動,達到良好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側面視圖;
圖2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3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側面視圖;
圖4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5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側面視圖;
圖6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圖7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一實施例的正面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曉義,未經朱曉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44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