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維生素B12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43951.8 | 申請日: | 2012-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33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15 |
| 發明(設計)人: | 任洪強;許柯;丁麗麗;耿金菊;陳琳;張婷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蔣海軍 |
| 地址: | 21009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維生素 sub 12 生產 廢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維生素B12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
技術背景??
維生素B12(以下簡稱維B12)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畜牧業,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擴大,其需求量不斷增大。我國作為維B12生產大國,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40%?。維B12廢水屬高濃度有機廢水,成分復雜,富含有機酸、蛋白質、多糖及其他分解產物,且含有較高濃度氨氮,水質情況一般為COD(化學需氧量)?12000~22000?mg/L、氨氮?300~400?mg/L,廢水可生化性較差,且氨氮對于微生物存在抑制作用。當前常采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活性污泥法”組合生物工藝處理,但由于廢水可生化性較差、氨氮濃度高,導致出水COD、氨氮均難以穩定達標。隨著我國維B12產業的發展,如何實現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問題。
目前關于維B12處理工藝的研究報道較少,且均為實驗室研究。
邢奕等(邢奕,?譙耕,閆棟華,魯安懷,石榕.沉礬法處理維生素B12生產廢水中氨氮的試驗研究.?給水排水增刊,?2011,?37:?288-291)采用沉礬法處理維B12廢水中的氨氮,以配制的氯化銨溶液為模擬廢水,初始氨氮濃度為300mg/L時氨氮的去除率可達88%。
邢奕等(邢奕,?魯安懷, 李慧軍,?譙耕,?邊向征等.?微電解聯合物化法處理維生素B12難降解廢水的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10,?4(10):?2267-2272)還采用了微電解聯合膨潤土處理維生素B12廢水,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維生素B12廢水色度去除達88.46%,COD去除率達到71.06%。
國潔等(國潔,?羅人明,?楊景亮,?王慶威.?光合細菌處理維生素B12廢水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07,?1(1):55-58)采用光合細菌處理維生素B12廢水,結果表明,當pH為7.0、晝夜自然光照、溫度為30℃時,?COD去除率可達80%?~85%。
上述研究報道均僅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且采用的工藝尚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等問題,無法滿足工業化應用需求。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維B12生產廢水COD濃度高、可生化性較差且存在氨氮抑制作用,出水難以穩定達標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維B12生產廢水處理方法,可以使得維B12生產廢水經過處理后達到相應排放標準。
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原理是首先通過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其次通過水解酸化工藝將難降解有機物轉化為易生物降解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然后通過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池)去除剩余的大部分有機物及小部分氨氮,最后通過延時曝氣法去除殘余的部分有機物及幾乎全部氨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維B12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步驟為:
(1)將維B12生產廢水送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后,送入UAS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通過UASB反應器底部的穿孔布水管均勻分布到UASB反應器橫斷面并上升,依次通過顆粒污泥床、懸浮污泥區和三相分離器,同時,在三相分離器下部設有回流口,廢水通過外循環加壓泵從反應器底部進入UASB反應器。
UASB反應器采用外循環回流裝置,解決了運行過程中易出現的短流及死角問題,進一步增強了微生物與廢水的混和及接觸,污泥負荷及處理效率得到提高。廢水經UASB反應器處理后,雖然大部分COD被降解,但可生化性也隨之降低,剩余COD大多為難降解有機物。
(2)UASB反應器出水進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為上流式,底部設有穿孔布水管,在池深的上、中、下三處設有攪拌器,池上部設有回流口,池中廢水通過外循環加壓泵從池底部進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395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