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聚碳酸酯連續干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42848.1 | 申請日: | 2012-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50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孔令啟;馬建軍;鄭世清;馬瑞進;李玉剛;強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技大學;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青島銀科恒遠化工過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6B3/02 | 分類號: | F26B3/02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 37104 | 代理人: | 張世功 |
| 地址: | 26606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碳酸酯 連續 干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干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對聚碳酸酯采用蒸汽進行脫溶劑、脫水和熱空氣脫水的新工藝方法,特別是一種聚碳酸酯連續干燥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聚碳酸酯粉狀物料中含有15-35%的水分和低沸點溶劑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而這些水份和溶劑都需要在干燥過程中除去,以保證物料產品的含水量在500ppm以下和聚碳酸酯的良好性能;另外低沸點溶劑需要回收利用,這不僅可以節約成本,而且有利于保護環境。中國專利CN200610045528.6以高溫空氣為加熱和輸送介質,分別采用脈沖式氣流干燥和流化床干燥對氯化聚乙烯進行干燥,前者脫除表面水,后者實現深度干燥,該方法可實現物料快速干燥而不變質,但該方法沒有考慮低沸點溶劑的回收問題;中國專利CN200620135197采用過熱蒸汽、空氣組合式氣流干燥,該方法傳熱系數和干燥效率均較高,可實現溶劑回收,但存在喂料易結露、出料易返潮、不適于深度脫水和熱量利用低等缺點;中國專利CN201010222549.7中采用兩級流化床,其中二級流化床集干燥與冷卻于一體,可有效利用二級流化床尾氣余熱,降低系統能耗,但在高溫干燥時,由于冷卻氣與干燥氣不可避免的混合而降低了干燥效率,不利于物料的深度干燥。歸結起來,現有技術普遍存在著干燥設備復雜,干燥工藝成本高,環境差,能耗大,熱效率低等突出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提供一種具有熱效率高、設備投資小、可連續操作的聚碳酸酯干燥工藝方法,采用套管氣流干燥、旋風干燥和流化床干燥三種方式組合實現干燥功能;采用的氣流干燥具有干燥和運輸的雙重功能,其干燥管為套管式,管內以過熱蒸汽輸送和直接加熱物料實現氣流干燥,管間通蒸汽的加熱管內氣體間接加熱物料,強化了傳熱效果,有利于溶劑回收,克服了因喂料產生結露而引起管道堵塞問題;旋風干燥器降低了氣流干燥過程中的壓降和故障率,將物料中的溶劑徹底脫除干凈,在保證物料運輸的情況下縮短氣流干燥套管的長度,適合于連續規模化生產;這兩種干燥方式主要是回收溶劑和脫除表面水,而水的深度干燥在流化床中進行,流化床干燥采用熱空氣干燥和冷卻兩級流化床串聯的方式,可保證物料產品干燥的含水量和溫度要求,并有效的利用能量,節約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工藝步驟包括采用過熱蒸汽進行氣流干燥、旋風干燥、采用空氣進行一級干燥和一級冷卻,其具體步驟為:
(1)、先將聚碳酸酯粉狀物料輸送進入氣流干燥加速器,氣流干燥加速器內同時送入氣流方向與物料方向垂直的過熱蒸汽,物料和蒸汽在氣流干燥套管中并流前行,氣流干燥套管為帶有夾套的管道,夾套內通有蒸汽;在氣流干燥套管中進行傳熱、傳質,脫除大部分溶劑和水分,完成氣流干燥,得第一步干燥物料;
(2)、再將第一步干燥物料在蒸汽氣流夾帶下從切線方向高速進入旋風干燥器的底部,干燥物料和蒸汽在旋風干燥器中沿著內壁做旋轉運動,并在此過程中進行的劇烈傳質和傳熱,然后蒸汽氣流攜帶固體干燥物料進入旋風分離器實現氣固分離;干燥過程的熱量由蒸汽熱對流傳熱和夾套的熱輻射來提供;此過程中將溶劑完全脫除、水分脫除至5%以下,完成旋風干燥,得第二步干燥物料;
(3)、經旋風分離器分離后的氣體經第一布袋除塵器過濾后進入溶劑回收系統,第二步干燥物料進入一級流化床,與進入一級流化床的高溫干燥空氣混合,經過充分流化、傳熱,將水含量脫除至小于500ppm后,第二步干燥物料進入二級流化床進行降溫冷卻,氣體經一級流化床頂部排出進入布袋除塵器過濾后經空氣熱交換器換熱后放空,干燥物料經二級流化床冷卻到常溫后進入下一工序;在此過程中將經過過濾和除濕后的冷空氣經鼓風機送入二級流化床對聚碳酸酯熱物料進行降溫而自身溫度升高后,經布袋除塵器過濾后再與一級流化床出口的高溫氣體在熱空氣交換器中進行二次換熱,氣體溫度進一步升高后,再采用空氣加熱器加熱到130~170℃后進入一級流化床;實現采用空氣進行一級干燥和一級冷卻,得第三步干燥物料,即產品物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技大學;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青島銀科恒遠化工過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青島科技大學;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青島銀科恒遠化工過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28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