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41531.6 | 申請日: | 2012-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96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熊桂華;矯俊東;王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熊桂華 |
| 主分類號: | A61K36/744 | 分類號: | A61K36/744;A61P19/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科宇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馬守忠 |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膝關節 關節炎 外用 中藥 組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涉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又稱增生性膝關節炎、老年性膝關節炎。它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它的主要改變是膝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和活動不靈活,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有硬化和囊性變。關節邊緣有唇樣增生。后期骨端變形,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內軟骨剝落,骨質碎裂進入關節,形成關節內游離體。
臨床上以中老年發病最常見,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特點為局灶性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軟骨下骨質變密(硬化),邊緣性骨軟骨骨贅形成和關節畸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是由于關節軟骨變性和關節遭受慢性損傷而致,肥胖和遺傳因素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繼發性者是由于膝部外傷、勞損、慢性炎癥,以及膝內、外翻畸形等所致,如股骨髁或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或脫位、關節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髕骨軟化癥等,多發生于青壯年。
美國風濕病學院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1、1個月來大多數日子膝關節疼痛;
2、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僵硬<30分鐘;
4、年齡>38歲;
5、膝關節骨肥大伴彈響;
6、骨肥大不伴彈響。
當病人存在第1條即疼痛,同時伴有2、3、4條或伴有2、3、5條或伴有6條均可診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勁強,關節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腎逐漸虧虛,腎氣不足,筋骨失其所養,筋軟骨萎,或兼遭風寒濕邪內侵,易發本病。若膝部外傷、勞損,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受阻,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目前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方法多種多樣,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而前者在臨床上最常用,且病人最易接受,非手術療法可分為理療、激光照射、針刺療法、輔助工具、注射療法、藥物等方式。中藥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常以補肝腎,強筋壯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為法。中藥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與內治法的辨證論治的原則是相同的,療效也較為確切(陽旭升,靳嘉昌,靳荷;中藥外用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研究進展;《中醫正骨》;2010年2月第22卷第2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豐富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藥藥物,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所述的外用中藥組合物選用中藥穴位貼敷,通過經絡傳導,調理氣血,使經絡疏通,筋有所養,骨有所生,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的配方的成分及質量配比如下:梔子、紅花、當歸、三七、川斷、大黃、桃仁、丹參、白芷、川芎的質量比為2∶2∶4∶3∶4∶5∶3∶4∶4∶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熊桂華,未經熊桂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153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藍寶石切片電動擺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快速實現離線應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