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的換能器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40428.X | 申請日: | 2012-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64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高凱中;O·赫諾尼恩;陳永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希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1B5/008 | 分類號: | G11B5/008;G11B5/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錢慰民 |
| 地址: | 美國加利***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多個讀 傳感器 換能器頭 | ||
發明內容
一種換能器頭,其包括寫磁極和所處位置離開寫磁極具有偏移的多個讀傳感器。偏移可代表沿數據磁道方向的距離和/或沿橫越數據磁道方向的距離。
提供本發明內容以便以簡化的形式介紹將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發明內容并不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主題的關鍵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護主題的范圍。所要求保護主題的其它特征、細節、用途以及優勢將從下面更具體的對各種實現的書面描述以及如附圖中進一步示出和在所附權利要求書中進一步定義的實現中清楚地知道。
附圖簡述
所描述的技術可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各種實現的詳細說明中得到最好的理解。
圖1示出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的示例性換能器頭的平面圖。
圖2示出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的示例性換能器頭的透視圖,所述讀傳感器位于寫磁極的上行磁道。
圖3A和3B示出在讀傳感器組中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的示例性換能器頭的兩個示圖,所述讀傳感器組位于寫磁極的上行磁道。
圖4A和4B示出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組的示例性換能器頭的兩個示圖,所述讀傳感器組中的每一個組具有多個讀傳感器并位于寫磁極的下行和上行磁道。
圖5A和5B示出具有多個讀傳感器組和多個讀屏蔽物的示例性換能器頭的兩個示圖,所述讀傳感器組位于寫磁極的上行磁道。
圖6示出一流程圖,該流程圖示出了使用多個讀傳感器以適應換能器頭與存儲介質的各種對準從而在寫過程中維持一致的數據磁道的示例性操作。
具體實施方式
在通過換能器頭對硬盤驅動器作寫操作的過程中,換能器頭可使用讀傳感器對包含位置信息的基準磁道進行讀取。基于由讀傳感器從存儲介質檢測到的讀信號,存儲系統(例如硬盤驅動器)可確定讀傳感器相對于存儲介質的位置,并因此確定寫磁極相對于換能器頭上的讀傳感器定位的位置。如此,讀傳感器有益于維持寫磁極與存儲介質上的目標數據磁道的對準。
在一些實現中,基準磁道與目標數據磁道是同一磁道并存儲位置信息,該位置信息由讀傳感器讀出以確定寫磁極在目標數據其它地方的位置。在一種替代實現中,基準磁道與目標數據磁道(例如專用基準磁道或另一數據磁道)隔開并存儲由讀傳感器讀出的位置信息以確定寫磁極相對于目標數據磁道的位置。在兩種實現中,由讀傳感器讀出的位置信息可用來管理由寫磁極產生的寫信號的位置和時序。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數據磁道和換能器頭之間的夾角可改變寫磁極和特定讀傳感器之間相對于存儲介質上的一個或多個磁道的對準。如果當頭跨越存儲介質的表面從內徑(ID)向外徑(OD)移動時讀傳感器/寫磁極的對準沒有實質變化,則認為讀傳感器和寫磁極保持著相對一致的磁道。相反,即使對準中的微小變化也能造成不一致的循跡并因此妨礙在具有高磁道密度的磁性記錄盤上讀寫數據。然而,被描述的技術為單個換能器頭提供了多個讀傳感器,由此顯著增加了在任何操作角的情況下多個讀傳感器中的一個或多個將對準在對于寫磁極合適的基準磁道上的可能性。
位圖案化介質(BPM)被構想成為用于顯著增加面密度的一個選項,該種介質涉及一種用于將數據記錄在被結構性地形成在存儲介質中的磁性單元一致性陣列中的磁存儲技術。BPM單元可通過各種過程被預圖案化,例如但不局限于,光刻法、離子銑削等。例如,每個磁性單元可使用光刻法預布圖在存儲介質中,通過光刻法使用高分辨率電子束來記錄掩模圖案。掩模圖案用來對沉積在存儲介質表面上的磁性材料選擇性地蝕刻磁性單元。在一種實現中,每個磁性單元存儲單個位并通過存儲介質一有限的非磁性區與所有其它單元隔開。
隨著面密度的增加,使換能器頭的讀傳感器和寫磁極保持對準在目標數據磁道上會變得更具挑戰性,尤其對于BPM所提供的尺寸而言。例如,寫磁極和讀傳感器在數據磁道方向上的距離可以比BPM上的相應距離大一個數量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希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希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042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