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真菌及其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39983.0 | 申請日: | 201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61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史大華;朱強;徐加濤;劉煒瑋;劉玉委;張鑫鑫;吳小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海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P1/02;A61K36/06;A61P25/28;C12R1/66 |
| 代理公司: | 江蘇銀創律師事務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 地址: | 22200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乙酰 膽堿酯酶 抑制劑 真菌 及其 用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產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真菌及其應用。
技術背景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腦神經退行性病變,發病率較高,已成為現代社會嚴重威脅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底前腦膽堿能功能障礙和皮層、海馬廣泛的神經元丟失和突觸形態的改變。該疾病典型的病理變化包括β淀粉樣蛋白沉積形成老年斑,神經纖維纏結基底前腦膽堿能功能障礙和皮層、海馬廣泛的神經元丟失和突觸形態的改變。
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皮層及海馬區的病變比較明顯,以前腦基底核膽堿能神經元破壞最多。因此,通過增加乙酰膽堿的含量,或作用于膽堿受體,可增強和改善中樞膽堿能系統的功能,從而達到促智治病的目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就建立是建立在這種理論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臨床上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最早最成熟的一類藥物,該類藥物對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療效確切,可使其認知功能及其它癥狀得到部分改善。目前多種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已經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但此類藥物的療效依賴于膽堿能神經元的完整程度,不適于重度病人。同時,該類藥物只能提高乙酰膽堿的含量,不能阻止中樞膽堿能神經元的進行性退化死亡,隨著病情的發展,中樞膽堿能神經元進行性退化死亡,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的藥效也會逐漸降低。因此,尋找既能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又能阻止中樞膽堿能神經元退化死亡的新型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成為尋找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的關鍵。
在海洋中,由于環境條件極為復雜與獨特,如壓力、溫度、含氧量、光線、鹽度、營養狀況等與陸地相異,在那里存在著許多新的微生物,其代謝產物的化學結構豐富多樣,新穎獨特,是陸地生物所不具備的。另外,海洋微生物生長周期短,容易培養可以用發酵罐進行工業化生產,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因此,海洋微生物作為巨大的潛在藥物和化學的資源,具有廣闊的研究和開發前景,成為近年來尋找新藥的研究熱點。從海洋中分離海洋微生物并從其發酵產物中分離純化結構新穎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對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和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為了尋找新型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本申請的發明人從江蘇連云港海域分離海洋微生物并制取其發酵產物,然后對獲得的發酵產物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活性進行了研究,結果找到了一株海洋真菌SH0701。該海洋真菌菌株SH0701是發明人從中國江蘇連云港海域的海底沉積物中分離到的一株真菌,發酵產物具有較強的乙酰膽堿酯酶抑制活性,經鑒定表明它屬于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本發明所述的的海洋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SH0701已于2012年1月10日保藏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其簡稱CCTCC),保藏編號為CCTCC?M?2012003。
上述的海洋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SH0701的生物學形態描述為:在海水PDA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呈放射狀,菌絲白色透明、稀疏,孢子細密、淺黃色,如圖1所示;顯微觀察顯示,菌絲透明,有分枝和分隔,有假根,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無橫隔,光滑,頂囊半球形或球形,小梗呈放射狀,產生分生孢子、細小圓形,如圖2、圖3、圖4所示。
上述的海洋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SH0701的遺傳學特征,該海洋真菌的ITS序列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海工學院,未經淮海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99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Bt殺蟲蛋白Cry1Ac-a的表達體系
- 下一篇:一種復合介電薄膜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