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柱連接用部件、柱的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39742.6 | 申請日: | 201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4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北野隆司;中野建藏;伊藤倫夫;田中秀宣;高橋秀明;新飯?zhí)锝?/a>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機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E04B1/58 | 分類號: | E04B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楊黎峰;李欣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 部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利用鋼管柱的構造物的柱連接部中所使用的柱連接用部件及使用該部件的柱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在使用了鋼管柱的構造物中,具有在上下方向對柱進行連接的部位。在這樣的柱連接部中,上下連接的柱的尺寸有時會不同。例如有上方的柱的尺寸小于下方的柱的尺寸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有一種在連接的柱之間,使用錐形的連接部件的方法。
但是,這種錐形部件難以制造。而且,由于錐形部件、與連接在該錐形部件的上下水平面進行傾斜接觸,所以設置于錐形部件和水平面之間的連接部上的板狀部件即墊板的端面和水平面不是面接觸,而是線接觸。因此,難以在該部位進行焊接,并且導致焊接不良。因而,正在研究尺寸不同的更簡易的柱的連接結構。
作為這樣的柱的連接結構,例如有如下的連接柱:在至少一個側面形成為錐形的框架柱部的上下與隔板進行連接,以與隔板的側面為一個平面的方式設置與框架柱的錐形相對應的肋(rib)(專利文獻1)。
另外,還存在連接部用金屬器件,其上下面具有與柱連接的連接部,并且在與柱連接的部位的中央上具有形成為梯形截面形狀的貫通孔等(專利文獻2)。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實用新型第305348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實公平7-51524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柱中,雖然與梁連接的連接部呈垂直狀,但由于具有錐形的側面,所以難以制造,而且,如上所述,難以對錐形側面的上下端面與上下水平面進行連接。
另外,雖然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連接部用金屬器件沒有錐形側面,且制造簡單,但是,考慮到上下柱的位置關系的變化,不能說是最佳的形狀。
例如,上下連接的柱并不是必須被設置在同一軸心上。因此,在連接部件上形成貫通孔等的情況下,如果形成大孔,則有可能使得與柱連接的連接部消失。另一方面,如果不形成這樣的孔,則連接部件要具有所需以上的強度,并導致重量增加及成本增加。但是,因在每個柱的連接位置分別使用了連接部件,從而導致部件的管理和設置錯誤等,故不優(yōu)選。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柱連接用部件及使用該部件的柱的連接結構,其在上下柱的尺寸不同的情況下,能夠用于柱的連接且易于制造,并且,操作性良好,無論柱的設置位置如何,都可以利用一種部件來應對。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第一發(fā)明是一種柱連接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連接用部件包括:兩面能夠與柱進行連接的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狀的主體部;形成于所述主體部的一個面的第一薄壁部;以包圍所述第一薄壁部周圍的方式進行設置的大致呈矩形的柱連接部,所述柱連接部的中心位置與所述第一薄壁部的中心位置大體一致,所述柱連接部相對于所述主體部的外周偏心,所述柱連接部的相對于所述主體部一側的偏心距,與相對于垂直于所述一側的另一側的偏心距大致相同,在所述柱連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表示柱安裝位置的標記。
優(yōu)選為,在所述主體部的面上,所述柱連接部相對于除柱連接部以外的部位呈凸起形狀或凹陷形狀,所述標記至少形成在位于一個偏心側、且位于與另一偏心側相反一側的所述柱連接部的角部,所述標記的形狀是,使在所述主體部的大致中心處連接作為連接對象的柱時與所述角部對應的所述柱的角的外形、以及在相對于所述主體部使所述柱向所述一側及所述另一側的兩個方向偏心而連接時與所述角部對應的所述柱的角的外形重合的形狀。
優(yōu)選為,在所述柱連接部的周圍,形成有表示所連接的柱的中心位置的突起部。
優(yōu)選為,在所述主體部的與設有所述柱連接部的面相反一側的面上,設置大致呈環(huán)狀的肋,所述肋的外形的中心位置與所述主體部的中心位置大體一致,在所述肋的內部設置大致呈圓形的第二薄壁部,并且所述第二薄壁部沿著與所述第一薄壁部的偏心方向相同的方向偏心。
根據(jù)第一發(fā)明,由于在不需要強度的部位上形成薄壁部,所以能夠獲得輕量且低成本的柱連接用部件。另外,由于薄壁部的中心從連接用部件的中心處偏心,所以,能夠對上下尺寸不同的柱進行連接,而且,即使在柱的位置偏離了中心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與柱連接的連接部。特別是,由于薄壁部相對于主體部的偏心距,在一個方向以及與該方向垂直的另一個方向(例如,如果是矩形的平板狀部件,則是分別與各邊平行的方向)均相同,所以,上下的柱的連接位置在一個方向錯開的情況,也適用于在兩個方向錯開的情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機材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立機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974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E04B 一般建筑物構造;墻,例如,間壁墻;屋頂;樓板;頂棚;建筑物的隔絕或其他防護
E04B1-00 一般構造;不限于墻,例如,間壁墻,或樓板或頂棚或屋頂中任何一種結構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塊狀或板狀構件構成的結構
E04B1-16 .堆料結構,例如混凝土在現(xiàn)場以澆制或類似方法成型的結構,同時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構件,例如,永久性結構、由承重材料覆蓋的基礎
E04B1-18 .包含長形承重部件的結構,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結構;穹窿頂?shù)慕Y構;折板結構
E04B1-34 .特種結構,例如,用由桅桿結構或封閉的電梯井或樓梯間等塔式結構支承的懸吊或懸臂桿件;與彈性穩(wěn)定性有關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