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溝內水石分離虹吸排水防治泥石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39280.8 | 申請日: | 201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53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孫紅月;尚岳全;于洋;支墨墨;蔡岳良;朱漢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1/00 | 分類號: | E02B1/00;E02B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溝內水石 分離 虹吸 排水 防治 泥石流 方法 | ||
1.一種溝內水石分離虹吸排水防治泥石流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調查分析泥石流溝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條件,確定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與堆積區;分析確定分流排洪的有利地貌條件,確定不產生泥石流的允許溝谷流量Q1;
(2)統計泥石流溝流域面積,依據氣象資料確定泥石流溝的洪峰流量Q2,根據分流流量Qf=?Q2-Q1確定透水管總面積,再根據透水管的直徑得到透水管的數量,透水管直徑一般可取80~200mm,透水管的長度一般取3~4m,透水管的側壁透水孔直徑小于5mm,防止過大的石塊進入管內;
(3)根據潛在泥石流溝的規模和溝谷的形態特征,在泥石流形成區或流通區內鋪設透水管,可將透水管固定在谷底也可將其固定在溝谷的兩側,也可采用直立的樁管布置方式;采用直立的樁管布置方式時,透水管的長度不宜超過2m;
(4)在透水管的下游端連接虹吸排水管;可采用一根透水管接一根虹吸管的形式,也可采用多根透水管接入一根虹吸排水管的形式;虹吸管的頂點高程,可取溝內長年平均水位以上100~200mm,以保障溝谷的正常水文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并確保不產生過大的洪峰流量產生泥石流;
(5)溝谷洪峰水流的控制過程:當發生強降雨引起泥石流形成區和泥石流流通區的溝谷水位上升時,入滲到透水管內的水頭高度超過下接虹吸管的最高點,虹吸排水過程發生,溝谷中的水源源不斷進入透水管后經虹吸管排泄到下游,從而達到減小透水管與虹吸管出水口之間溝段的洪峰流量,減小溝道的沖刷,并使上游搬運的沙石在溝道內沉積,防止泥石流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92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