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橡膠配方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35881.1 | 申請日: | 2012-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86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夏禮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國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00 | 分類號: | C08L7/00;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3/06;C08K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楊小雙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橡膠 配方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橡膠配方,該橡膠具有較低的硬度,并且該橡膠與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粘合力以保證穩定的粘合效果。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例如由骨架和橡膠粘合制成的發動機支架,要求天然混煉膠的硬度范圍為40±3,拉伸強度要求大于17Mpa,該橡膠的硬度比較低,拉伸強度比較高,并使得該橡膠與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粘合力以保證穩定的粘合效果,從而在生產過程中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橡膠配方,該橡膠具有較低的硬度,并且該橡膠與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粘合力以保證穩定的粘合效果。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橡膠配方,各組分及含量如下:
NR,100份;
炭黑N550,20份;
古馬隆樹脂,4份;
氧化鋅,5份;
硬脂酸,1.5份;
硫磺,1.5份;
促進劑,2.5份;
防老劑,2份;
微晶石蠟,1份;
白炭黑,0-8份;
環烷油,25-10份。
優選的,白炭黑,8份。
優選的,環烷油,15份。
優選的,白炭黑,8份;環烷油,15份。
優選的,所述促進劑為促進劑CZ。
優選的,所述防老劑為防老劑4010NA。
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發明具備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一種橡膠配方,該橡膠具有較低的硬度,并且該橡膠與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粘合力以保證穩定的粘合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橡膠配方,該橡膠具有較低的硬度,并且該橡膠與骨架之間具有較強的粘合力以保證穩定的粘合效果。
一方面,橡膠的硬度是通過炭黑和軟化劑的用量進行調整的。在實驗過程中,炭黑采用白炭黑,軟化劑采用烷烴油,通過調整白炭黑和環烷油的份數,確定相應成分對橡膠和骨架粘合力的影響,以確定橡膠的配方。
白炭黑粒子表面是一個反應活性很強的以硅烷醇結構為特征的酸性面,水分吸附于白炭黑離子的活性面,將水分以液態水的形式固定下來,將水束縛并均勻分布于整個膠料中,減少了水在橡膠與膠粘劑之間的界面上富集,阻止了水對粘合結構的破壞。烷烴油填充到橡膠中容易噴出,并在橡膠一膠粘劑界面富集,阻礙橡膠和膠粘劑界面富集,阻礙了橡膠和膠粘劑的充分反應;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應該對烷烴油的分數進行控制。
另一方面,對于橡膠和骨架之間粘合力的控制,由于古馬隆樹脂可增加膠料的粘性,使膠料與膠粘劑表層充分結合,可在橡膠中加入古馬隆樹脂;硫黃對于極性橡膠而言,如NR、SBR等,采用普遍硫黃硫化體系比采用半有效硫黃硫化體系、有效硫黃硫化體系更有利于粘合。所有,根據橡膠和骨架配方設計原理,在配方中添加古馬隆樹脂,硫化體系采用普通硫化體系,更加有利于橡膠和骨架的粘合。
基于上述設計說明,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橡膠配方的實驗數據如下:
一、實驗原料:
NR,海南農墾;
炭黑N550,上海卡博特;
古馬隆樹脂;
氧化鋅,上海京華;
硬脂酸;
硫磺;
促進劑CZ,浙江黃巖;
防老劑4010NA;
微晶石蠟;
環烷油,上海聯益;
白炭黑,杭州更化。
二、主要設備和儀器:
開煉機,無錫錫偉橡塑有限公司;
硫化壓機,臺灣磐石油壓設備安徽有限公司;
履帶式拋丸清理機,大豐市周氏機械有限公司;
TCS-2000拉力機試驗機,臺灣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
LX-A型邵氏硬度計,上海六菱儀器廠;
MDR-2000無轉子硫化儀,上海德杰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橡膠配方,該配方中各組分及含量如下:
NR,100份;
炭黑N550,20份;
古馬隆樹脂,4份;
氧化鋅,5份;
硬脂酸,1.5份;
硫磺,1.5份;
促進劑,2.5份;
防老劑,2份;
微晶石蠟,1份;
白炭黑,0-8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國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寧國市正道橡塑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58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