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移動的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35202.0 | 申請日: | 2012-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3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勇;薛耀鋒;李璐;宋昆;徐磊;俞漢生;王衛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6C13/54 | 分類號: | B66C13/5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華 |
| 地址: | 71003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移動 越野 集裝箱 正面 吊運機 駕駛室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特種物料搬運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所使用的具有雙向移動功能的駕駛室裝置。
背景技術
集裝箱運輸物資是國際范圍內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當集裝箱運送到目的地后,需要對集裝箱進行搬運碼垛作業,這就需要用到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這樣的專門搬運集裝箱的裝備,現有普通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在:駕駛室與車架固定連接,一般設計在整個吊運機的中間位置,沒有移動功能,駕駛人員進入駕駛室要從吊運機側面梯子上去,再從中間位置進入駕駛室,人員上車操作不方便,由于駕駛室固定在中間位置,吊臂也處于駕駛室頂部的中間位置,因此整個吊運機的高度無法降下來,整個吊運機的高度較高,公路運輸高度超限,工作場合為平整場地,沒有野外環境作業能力。
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技術性能要求具有全天候作業功能,特別是公路運輸狀態能夠滿足一般良好路面通過4米涵洞高度要求,由于普通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固定,整機高度超過4米,公路運輸時需要選定特定路線,通用運輸性不好。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的駕駛室采用雙向移動式,可以降低整機高度,適合公路運輸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使用的具有雙向移動功能的駕駛室裝置,既能滿足普通集裝箱正面吊運機固定駕駛室的結構特點和作業方式,又能適應野外無平整場地環境作業,同時滿足公路運輸高度要求,通過移動駕駛室到整個吊運機的側面位置,可以將吊臂高度降下來,進而使整個吊運機的高度降下來,工作狀態與普通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結構和使用方式相同,公路運輸狀態可以移動駕駛室,降低整個吊運機的高度,滿足運輸要求。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包括一車架,車架右側設置車架底板,車架底板與車架固定相連,車架底板上設置長油缸,長油缸缸筒與車架底板鉸接相連,長油缸缸筒可繞車架底板旋轉;車架中部設置兩個固定“U”型板,兩個固定“U”型板上部設置駕駛室底框架,駕駛室底框架中設置有長板,長板一端與駕駛室底框架固定相連,另一端與長油缸活塞桿鉸接相連,長油缸活塞桿可繞長板旋轉,駕駛室底框架下部設置有兩個滾輪,兩個滾輪與駕駛室底框架固定相連,兩個滾輪分別位于兩個固定“U”型板的“U”型槽中,兩個滾輪可沿各自的“U”型槽進行滾動移動,從而帶動駕駛室底框架移動;駕駛室底框架上部設置駕駛室,駕駛室內右側設置有組合開關,駕駛室與駕駛室底框架固定相連;車架左側設置車架板,車架板與車架固定相連。
所述的車架板上設置有兩個浮動“U”型板和兩個頂起油缸,兩個浮動“U”型板之間固定相連,兩個頂起油缸一端與車架底板固定相連,另一端與各自的浮動“U”型板固定相連,在兩個頂起油缸的作用下,兩個浮動“U”型板可沿車架左側上下移動,升起的最大位置與固定“U”型板對接齊平,保證駕駛室在長油缸缸筒和長油缸活塞桿的推力作用下,平穩移到車架的左側。
采用本發明的結構和技術方案,可實現越野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即滿足普通集裝箱正面吊運機駕駛室操作性能指標要求,又滿足野外作業和公路運輸狀態降低整機高度的要求,適應各種良好路面的運輸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在整車中位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在整車中浮動“U”型板升起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在整車中駕駛室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在整車中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駕駛室移置左側位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2、3、5所示,本發明包括一車架8,車架8右側設置車架底板3,車架底板3與車架8固定相連,車架底板3上設置長油缸,長油缸缸筒2與車架底板3鉸接相連,長油缸缸筒2可繞車架底板3旋轉;車架8中部設置兩個固定“U”型板6,兩個固定“U”型板6上部設置駕駛室底框架11,駕駛室底框架11中設置有長板4,長板4一端與駕駛室底框架11固定相連,另一端與長油缸活塞桿5鉸接相連,長油缸活塞桿5可繞長板4旋轉,駕駛室底框架11下部設置有兩個滾輪12,兩個滾輪12與駕駛室底框架11固定相連,兩個滾輪12分別位于兩個固定“U”型板6的“U”型槽中,兩個滾輪12可沿各自的“U”型槽進行滾動移動,從而帶動駕駛室底框架11移動;駕駛室底框架11上部設置駕駛室1,駕駛室1內右側設置有組合開關10,駕駛室1與駕駛室底框架11固定相連;車架8左側設置車架板13,車架板13與車架8固定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52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