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仿生層狀高含量碳納米管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33145.2 | 申請日: | 2012-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21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程群峰;江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B32B37/06 | 分類號: | B32B37/06;B32B3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仿生 層狀 含量 納米 高分子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仿生層狀高含量碳納米管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納米復合材料制備領域。
背景技術
碳納米管(Carbon?Nanotube,CNT)因其獨特的幾何結構和電子能帶結構使其具有超高的力學,導電和導熱等性能。實驗測得多壁碳納米管的拉伸強度超過100GPa,楊氏模量超過1.0TPa,最大延伸率可達10~12%。另外,碳納米管的電導率高達105Scm-1,是碳纖維的1000倍。碳納米管的導熱率高達3000Wm-1K-1,使其成為優(yōu)良的導熱材料。碳納米管在空氣中的熱穩(wěn)定性(在空氣中500℃以下基本不被氧化)使得它成為優(yōu)異的阻燃(Flame?Retardant)材料,因此碳納米管被視為新一代輕質高強增韌材料。
但是由于碳納米管本身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很容易團聚,很難將高含量的碳納米管均勻分散在高分子中,導致碳納米管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很難在高分子復合材料中充分發(fā)揮。目前提高碳納米管在高分子復合材料中體積份數(shù)的方法,主要有“Buckypaper”樹脂浸潤法(Wang,Z.;Liang,Z.Y.;Wang,B.;Zhang,C.;Kramer,L.,Processing?and?property?investigation?of?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WNT)buckypaper/epoxy?resin?matrix?nanocomposites.Compos?Part?A-Appl?S?2004,35(10),1225-1232.),簡單共混法(Shaffer,M.S.P.;Windle,A.H.,F(xiàn)abr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arbon?nanotube/poly(vinyl?alcohol)composites.Adv?Mater?1999,11(11),937-941.),層層自組裝方法(Mamedov,A.A.;Kotov,N.A.;Prato,M.;Guldi,D.M.;Wicksted,J.P.;Hirsch,A.,Molecular?design?of?strong?single-wall?carbon?nanotube/polyelectrolyte?multilayer?composites.Nat?Mater?2002,1(3),190-194.)等。但是這些方法中碳納米管的重量含量低于50%,這大大降低了碳納米管的增強作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問題: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仿生層狀高含量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易于大面積制備層狀高含量碳納米管高分子復合材料。
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仿生層狀高含量碳納米管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首先將扁平碳納米管通過原位法或離位法組裝成碳納米管薄膜。所謂原位法即直接合成多層碳扁平碳納米管薄膜,而離位法則是首先合成扁平碳納米管,然后將扁平碳納米管分散在有機溶劑中,采用真空抽濾的辦法將碳納米管過濾成薄膜結構。然后多層扁平碳納米管薄膜疊加在一起,將高分子稀溶液慢慢滲入到碳納米管薄膜疊層中,待溶劑揮發(fā)完全后。置于涂有脫模劑的模具中,在熱壓機上加壓升溫固化,最后脫模即可得到仿生高含量碳納米管層狀復合材料。
所述碳納米管可為單壁、雙壁、多壁扁平碳納米管;高分子聚合物可為熱固性樹脂:如環(huán)氧、雙馬來酰亞胺、氰酸酯、聚酰亞胺、酚醛、不飽和聚酯等,也可為熱塑性樹脂:如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醚、聚砜等。
所述扁平碳納米管組裝成薄膜結構通過原位法或離位法組裝實現(xiàn),所述原位法即直接合成多層扁平碳納米管薄膜結構,采用浮動催化裂解法,將納米鐵催化劑鍍在金屬薄膜,如銅箔等表面,然后將乙烯通入高溫反應區(qū)中,在金屬薄膜表面即可收集到扁平碳納米管薄膜;所述離位法是首先合成扁平碳納米管,然后將扁平碳納米管分散在有機溶劑中,采用真空抽濾的辦法將碳納米管過濾成薄膜結構,具體為首先將二茂鐵催化劑粉末置于石英舟中,然后將乙烯通入到高溫爐中,粉末狀扁平碳納米管即可獲得,將扁平碳納米管超聲分散在有機溶液中,真空抽濾即可得到碳納米管薄膜。
所述扁平碳納米管組裝成薄膜結構中,其薄膜的厚度范圍為10μm-200μm。
所述多層薄膜結構疊加在一起的層數(shù)由最終復合材料的厚度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31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