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外表面蒸發式溶液除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32127.2 | 申請日: | 2012-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80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彭冬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F24F1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達專利事務所 36111 | 代理人: | 劉凌峰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表 蒸發 溶液 除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除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外表面蒸發式溶液除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類人員城際間的流動愈顯頻繁,外出旅游、探親訪友、參觀學習和商務洽會等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重,而客船作為遠距離海上交通工具,更加凸顯出其重要地位。遠洋艦船的船艙是一個鋼板制作的特殊室內環境,具有人群密度高、活動空間狹小的缺點。特別是為了保證海上航行的安全,艙室多采用密封設計,導致室內空氣流動性差,空氣污濁混沌,且含諸多污染物。
目前,作為船艙室主要通風設備的船用空調裝置,通常只設置用于除塵的過濾網,最多也只是對少數的單項污染物進行簡單的專項處理,某些污染物濃度仍超過相關標準。這樣的空調裝置雖然對氣體具有一定的凈化作用,但因處理方式簡單、凈化效率低下、氣體凈化對象單一,?艙室內空氣質量無法實現“新鮮”與“舒適”同時達標的程度,不能滿足人們對船用空調裝置的需求由“溫控舒適型”向“舒適健康型”轉變的要求。太陽能溶液除濕系統能實現對船艙室內環境進行溫濕度獨立控制,為船艙提供新鮮的高含氧量空氣,將是未來船舶室內環境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為使太陽能溶液除濕技術能在船舶工業中得到推廣應用,就必須針對遠洋航船的外界環境條件,設計出與之匹配的高效溶液除濕裝置。
發明內容
傳統溶液除濕裝置大都是絕熱型,除濕過程中溶液溫度會上升,導致除濕效果降低。少數內冷型除濕裝置雖然除濕效果優于絕熱除濕器,但是需要另外配置一套冷卻系統,并且冷卻水管路易產生堵塞,特別是對一些特殊場合(如海洋航船上)更是不利。本發明提出一種能利用高鹽份冷卻水進行高效除濕的外表面蒸發式溶液除濕裝置。
本發明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外表面蒸發式溶液除濕裝置,包括空氣除濕回路、溶液回路和蒸發冷卻回路,其特征是空氣除濕路由回風管、回風風閥、新風管、新風風閥、降膜除濕器、送風管、離心風機組成,房間回風口a通過回風管和回風風閥與降膜除濕器的空氣入口b連接,降膜除濕器的空氣出口c通過離心風機和送風管與房間送風口d連接,另外,室外新風通過新風管和新風風閥與膜除濕器的空氣入口b連通;
溶液回路由降膜除濕器、溶液泵、除濕溶液管、除濕溶液管、溶液桶、第一溶液閥、第二溶液閥組成,膜除濕器的溶液出口e通過溶液泵、除濕溶液管和第一溶液閥(或第二溶液閥)分別與降膜除濕器的溶液入口f(或溶液桶的溶液入口g)連接,溶液桶的溶液出口h通過除濕溶液管與降膜除濕器的溶液入口i連接,另外,從溶液再生系統出來的濃溶液通過濃溶液管與溶液桶的溶液入口j連接;溶液桶的溶液出口k通過稀溶液管進入溶液再生系統;
蒸發冷卻回路由降膜除濕器、水泵、水管路、軸流風機、噴淋管、擋水板組成,降膜除濕器的冷卻水出口m通過水泵和水管路與噴淋管連接;室外空氣在軸流風機的作用下繞流過降膜除濕器的管外翅片,流經擋水板重新回流室外環境中。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1、利用高鹽分液態水在除濕管外進行蒸發冷卻吸收了溶液除濕過程釋放的潛熱量,從而提高了溶液除濕的效果;2、蒸發冷卻和溶液除濕一體化應用,在提高系統性能的同時縮減了系統裝置復雜程度;3、采用外表面蒸發冷卻形式方便系統污垢和雜質清除,可以采用高鹽分冷卻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原理方框圖。
在圖中,降膜除濕器1;軸流風機2;水泵3;溶液泵4;溶液桶5;第一溶液閥6;第二溶液閥7;擋水板8;回風管9;送風管10;水管路11;除濕溶液管12;?新風管13;回風風閥14;新風風閥15;離心風機16;濃溶液管17;稀溶液管18;除濕溶液管19;噴淋管20。溶液再生系統R;房間系統H。
回風口a、空氣入口b、空氣出口c、送風口d、溶液出口e、溶液入口f、溶液入口g、溶液出口h、溶液入口i、溶液入口j、溶液出口k、冷卻水出口m。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外表面蒸發式溶液除濕裝置,包括空氣除濕回路、溶液回路和蒸發冷卻回路,其特征是空氣除濕路由回風管9、回風風閥14、新風管13、新風風閥15、降膜除濕器1、送風管10、離心風機16組成,房間回風口a通過回風管9和回風風閥14與降膜除濕器1的空氣入口b連接,降膜除濕器1的空氣出口c通過離心風機16和送風管10與房間送風口d連接,另外,室外新風通過新風管13和新風風閥15與膜除濕器1的空氣入口b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21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