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終端應用的跨平臺系統及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32109.4 | 申請日: | 2012-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68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薄滿輝;唐紅武;佟業新;高棟;李長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濤 |
| 地址: | 10001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終端 應用 平臺 系統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移動終端應用的跨平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由客戶端、服務端和消息通知系統構成;其中,
所述客戶端包括客戶端與html5交互模塊、客戶端數據請求模塊、客戶端數據緩存模塊;
所述服務端包括服務端解密模塊和服務端服務提供模塊;
所述消息通知系統包括消息通知模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客戶端與html5交互模塊由webkit引擎和html5組成,利用html在頁面設計和跨平臺上的優點以及native在調用系統功能和系統性能方面的優點,降低在跨平臺上的開發難度,提高開發移動應用的效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客戶端數據請求模塊是用戶通過客戶端UI發送請求后,在數據交互過程中,對請求數據采用DES對稱加密算法進行加密處理,提高信息安全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客戶端數據緩存模塊將用戶訪問的數據緩存于客戶端本地數據庫,用戶在首次訪問之后,后續都默認從客戶端本地數據庫中獲取數據,只有當用戶顯式的刷新時才會從服務端重新獲取數據;
在緩存過程中,首先判斷之前是否有相同數據,若有,則不緩存,若沒有,則緩存。在獲取數據過程中,對數據有失效時間判斷,若已過失效時間,則無法獲取數據,若未過失效時間,則返回數據給頁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服務端解密模塊,是服務器端接收到客戶端發送的請求后,在對數據進行處理前對其進行解密,為了提高安全性,服務端將定期向客戶端發送秘密碼,保持密碼的實時更新。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消息通知模塊是基于XMPP協議標準,實現服務端和客戶端相互通知及不穩定網絡的異步消息的推送。
7.一種移動終端應用的跨平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運行客戶端軟件,客戶端實時監控是否接收到服務器端發送的消息提醒;
步驟2,如果客戶端檢測到服務器端發送的消息提醒,在客戶端頁面顯示,如果否,則返回步驟1;
步驟3,根據客戶端選擇的功能指令,客戶端與html5交互模塊調用移動應用系統相應功能,獲取請求數據;
步驟4,如果獲取請求數據成功,客戶端數據請求模塊對客戶端發送的請求數據進行加密,如果否,則返回步驟1;
步驟5,把加密后的請求數據發送到服務器端;
步驟6,如果服務器端接收到客戶端發送的消息,則對數據解密,根據實際業務處理后發送回客戶端;
步驟7,判斷客戶端是否獲取數據成功,如果否,則返回步驟1;
步驟8,客戶端數據緩存模塊將數據緩存入客戶端數據庫。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驟2,客戶端使用XMPP協議標準通過數據通道的模式實現IM即時消息及在線現場準實時探測,如果監測到服務器端發送的消息提醒,則在客戶端頁面顯示消息提醒,如果沒有,則繼續監測。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驟3客戶端調用客戶端與html5交互模塊,在選擇功能指令時,針對復雜的業務,UI的產生由服務器端完成,采用web開發常用的dwr操作數據方式通過類WEB頁面進行展示,針對簡單的、更新不頻繁的應用,UI直接在客戶端生成。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步驟5中,對客戶端生成的請求數據采用DES對稱加密算法加密,如果數據加密的密碼過期失效,客戶端則從服務器端獲取密碼,將客戶端的密碼更新。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7,
如果是從服務端獲取數據,服務器端首先接收到客戶端發過來的服務請求,其次判斷服務端是否具有該服務,如果沒有,則返回錯誤信息給客戶端,如果有,再判斷該服務是否已開放給客戶端,如果沒有,則返回錯誤信息給客戶端;
如果是從客戶端獲取數據,客戶端數據緩存模塊首先判斷待獲取緩存數據是否已過失效時間,如果已過,則不返回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210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