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軌道交通隔離開關本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9830.8 | 申請日: | 2012-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3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魏以德;王斌;杜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中工電氣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31/00 | 分類號: | H01H31/00;H01H1/42;H01H1/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啟龍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交通 隔離 開關 本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隔離開關,特別是用于地鐵供電線路,額定電壓DC1800V,額定電流4000A的隔離開關。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大直流隔離開關用大直徑雙導向觸頭裝置”(201110221952.2)其動觸頭是一大直徑導電性良好的環形結構,靜觸頭由內外兩圈觸指組成。合閘后電接觸較可靠,通流能力較大。其缺點是,其一,動觸頭與靜觸頭的合閘只能是平動方式而不是動觸頭轉動方式,對電機動力而言,動力傳動機構較復雜、能耗較大。其二,靜觸頭依靠內、外觸指的彈簧力形成對動觸頭的壓接力,該壓接力由于環形結構原因,仍存在電接觸頭可靠性欠缺的問題。而現有隔離開關(如201020617511.5)的動觸刀均裝在轉軸上。轉軸與接線板之間鉸接或者直接鉸接在鉸座上,因而,在超負荷情況下,這種結構在動觸刀與轉軸接合部以及轉軸與接線板的鉸接處的電接觸面小,通流能力較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靜觸頭組件嵌合力均衡、便于調節長度以適應負荷變化,同時動觸頭組件中動觸刀與接線板之間接觸面積大、散熱好、通流能力大的軌道交通隔離開關本體。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軌道交通隔離開關本體,由動觸頭組件和靜觸頭組件組成,所述動觸頭組件結構為:動觸刀安裝在轉軸上,動觸刀上焊接有導電板,?軟連接由多層條形銅片疊合并彎曲為“U”字形的兩端分別固定在一個聯接板上構成;兩個軟連接左、右對稱設置:每個軟連接兩端的聯接板分別經螺栓固定在動觸刀組件的導電板與“T”字型的接線板之間;
所述靜觸頭組件結構為:槽鋼形的觸刀夾板的兩個側立板上固定有兩根鎖桿,該兩根鎖桿上依次掛有多個單元鉗形構件,相鄰兩個單元鉗形構件之間的兩根鎖桿上掛有一個工形板;上述單元鉗形構件結構為:兩個左觸指重疊并掛在一根鎖桿上,與左觸指對稱的兩個右觸指重疊并掛在另一根鎖桿上,兩個左觸指中上部外側的凹坑內有一圓柱銷,兩個右觸指中上部外側的凹坑內有另一圓柱銷,一根拉簧掛在上述兩個圓柱銷中部的環形凹槽上。
上述軟連接的銅片為100層,每層銅片厚度為0.1mm,每層銅片的長×寬為120mm×60mm。
上述軟連接的銅片上有鍍銀層,動觸刀上有鍍銀層。
上述動觸刀安裝在絕緣轉軸上。
上述兩根鎖桿分別架設在觸刀夾板的兩個側立板的孔上,兩個鎖桿的外端經擋圈固定。
上述觸刀夾板的兩個側立板之間經螺釘固定有外接觸臂,外接觸臂上設置有接線孔。
當動觸刀插入鉗形觸頭時,電流通過鉗形觸頭、動觸刀和雙回路軟連接、接線板形成通路。采用雙回路軟連接,是滿足了動觸刀轉動時活動部位導體的散熱、電壽命和機械壽命的需要。本隔離開關本體作為GGN-15/4000軌道交通隔離開關上,于2011年7月在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通過了型式試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
1、針對現有隔離開關的動觸刀在其鉸接處的電接觸不良、通流能力小的缺點,本發明動觸刀與接線板之間由軟性多層疊合銅片通過螺栓壓接方式連接,因而,具有接觸面積大,接觸部位壓力大,接觸電阻更小,通流能力更大的特點。同時,多層疊合銅片的雙回路軟連接相對于現有鉸接結構而言,具有散熱能力強、使用壽命更長的優點。
2、方便拆卸、組裝,適應性強
當電流負荷大時,可適當增加單元鉗形組件的個數;
當電流負荷小時,可適當減少單元鉗形組件的個數。
3、與外接觸刀相配合時接觸壓力大、接觸電阻小
當外接觸刀向上運動插入鉗形觸頭時,兩排觸指將沿弧形箭頭方向向兩側張開。拉簧的壓力使觸指的兩端同時將外接觸臂和外接觸刀的接觸面壓緊。
工作時,電流通過外接觸刀,鉗形觸頭,外接觸臂形成通路。
當外接觸刀退出鉗形觸頭時,電源被斷開。
附圖說明
圖1、圖2、圖3、圖4分別是動觸頭組件的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和后視圖。
圖5、圖6、圖7分別是圖1所示動觸刀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
圖8、圖9分別是圖1所示軟連接組件的主視圖和左視圖。
圖10、圖11分別是圖2所示第一種絕緣子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12、圖13分別是圖2所示第二種絕緣子的主視圖和俯視圖。
圖14是圖3所示絕緣轉軸的主視圖。
圖15、圖16、圖17分別是圖1所示接線板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
圖18、圖19分別是圖1所示導電板的主視圖和左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中工電氣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中工電氣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98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