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9039.7 | 申請日: | 2012-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6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叢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叢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9 | 分類號: | A61K36/889;A61K36/896;A61K36/328;A61K36/534;A61K9/06;A61P2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東省文***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面神經 麻痹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于腦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面神經癱瘓分為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癱,前者大多原因不明,與寒冷,風吹,病毒感染有關,可能因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后者為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合并癥,治療不及時得當,則給患者帶來痛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技術上的不足,提供療效好、療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
為了上述目的,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中藥的原料藥組成為:內服藥:黨參10~15g、黃芪8~10g、白術6~8g、雞血藤6~8g、防風6~8g、川芎6~8g、乳香4~6g、沒藥4~6g、穿山甲4~6g,蒲黃4~6g、五靈脂6~8g、玄參8~10g、陳皮6~8g、苦參6~8g、血竭6~8g、茯苓6~8g、甘草4~6g。外用藥:麝香0.2g、薄荷腦0.5g、乳香5g、沒藥5g均研粉后用獾油調成膏劑敷患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扶正、祛風、祛痰、通絡為治則。臨床上常根據不同癥型辨證施治。該發明中藥適用于治療周圍性面癱與中樞性面癱。
本發明中藥方中黨參為上品,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現代醫藥研究,黨參含多種糖類、酚類、甾醇、揮發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堿,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黃芪味:甘,微溫。功能主治: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白術的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活血舒筋;養血調經。現代醫藥研究:具有增強造血系統功能。防風,又名銅蕓、百枝。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為“風藥中之潤劑”,功能主治: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能止血,又能通經。川芎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乳香,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功能主治:調氣活血,定痛,追毒。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珍珠囊》:乳香定諸經之痛。沒藥味苦,平,無毒。沒藥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五靈脂味甘,性溫。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其苦泄溫通,“通利氣脈”,“通則不痛。”故《本草經疏》謂之“血滯經脈,氣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證,在所必用”。蒲黃性平,味甘。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陳皮功能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苦參性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的功效。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及樹干中的樹脂,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外用可止血生肌,斂瘡。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功效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外用藥中的獾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以上諸藥相配,治療該病,相得益彰。
本發明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分內服藥和外用藥。本發明經臨床驗證:本發明中藥治療本病,經統計治療周圍性麻痹患者和中樞性麻痹,共治愈64例、好轉6例,未愈2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7.2%,未愈2.7%。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藥物:內服藥:黨參10~15g、黃芪8~10g、白術6~8g、雞血藤6~8g、防風6~8g、川芎6~8g、乳香4~6g、沒藥6~8g、穿山甲4~6g,蒲黃4~6g、五靈脂6~8g、玄參8~10g、陳皮6~8g、苦參6~8g、血竭6~8g、茯苓6~8g、甘草4~6g。外用藥:麝香0.2g、薄荷腦0.5g、乳香5g、沒藥5g均研粉后用獾油調成膏劑敷患處。
實施例2: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癥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稱取原料藥物:內服藥:黨參10~15g、黃芪10g、白術8g、雞血藤6~8g、防風8g、川芎8g、乳香4g、沒藥6g、穿山甲4g,蒲黃8g、五靈脂6g、玄參10g、陳皮8g、苦參6g、血竭6g、茯苓6g、甘草4g。外用藥同實施例1。
臨床療效總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叢麗,未經叢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903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越野叉車靜液壓控制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調整臂的固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