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自動變速器后驅動總成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7827.2 | 申請日: | 2012-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82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8 |
| 發明(設計)人: | 薛榮生;黃敦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K17/06 | 分類號: | B60K17/06;F16D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715***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 智能化 自適應 自動變速器 驅動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車驅動總成,特別涉及一種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自動變速器后驅動總成。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三輪車或汽車基本上都是通過手動或加速踏板直接控制節氣門或電流控制速度,手柄或加速踏板的操作完全取決于駕駛人員的操作,常常會造成操作與車行狀況不匹配,致使電機或發動機運行不穩定,出現堵轉現象。
機動車在由乘騎者在不知曉行駛阻力的情況下,僅根據經驗操作控制的變速裝置,難免存在以下問題:1.在啟動、上坡和大負載時、由于行駛阻力增加,迫使電機或發動機轉速下降在低效率區工作。2.由于沒有機械變速器調整扭矩和速度,只能在平原地區推廣使用,不能滿足山區、丘陵和重負荷條件下使用,縮小了使用范圍;3.驅動輪處安裝空間小,安裝了發動機或電機后很難再容納自動變速器和其它新技術;4.不具備自適應的功能,不能自動檢測、修正和排除駕駛員的操作錯誤;5.在車速變化突然時,必然造成電機或發動機功率與行駛阻力難以匹配。6.續行距離短、爬坡能力差,適應范圍小。
特別是上述問題導致純電動三輪車或電動汽車耗能較大,充電后行駛距離不夠理想。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申請發明人發明了一系列的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裝置,利用行駛阻力驅動凸輪,達到自動換檔和根據行駛阻力自適應匹配車速輸出扭矩的目的,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前述的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器雖然具有上述優點,穩定性和高效性較現有技術有較大提高,但是部分零部件結構較為復雜,變速器體積較大,同時,由于采用了多個凸輪結構,穩定性依然不夠理想;在使用壽命上雖然較現有技術有所提高,但根據結構上的分析,使用壽命仍有改進空間;同時,需要能夠對重載車輛具有較好的適應性能。
因此,需要一種對上述凸輪自適應自動變速裝置進行改進,不但能夠自適應隨行駛阻力變化不切斷驅動力的情況下自動進行換檔變速,解決電動機扭矩-轉速變化小不能滿足復雜條件下道路使用的問題,平穩性好,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并減小體積,并進一步提高使用壽命,更適用于電動汽車等車輛使用,并對重載電動車輛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自動變速器后驅動總成,不但能夠自適應隨行駛阻力變化不切斷驅動力的情況下自動進行換檔變速,解決電動機扭矩-轉速變化小不能滿足復雜條件下道路使用的問題,平穩性好,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并減小體積,并進一步提高使用壽命,更適用于電動汽車等車輛使用,并對重載電動車輛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本發明的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自動變速器后驅動總成,包括設置于車架上的變速器和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設有轉動動力輸出端并將動力輸入變速器;
變速器包括變速器箱體、傳動軸、慢檔傳動機構和設置在傳動軸上的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變速總成,所述傳動軸與變速器箱體轉動配合;
機械智能化自適應變速總成包括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和變速彈性元件;
圓環體軸向內錐套內圓為軸向錐面,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圓為軸向錐面,圓環體軸向內錐套以錐面互相配合的方式套在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圓周;所述圓環體軸向外錐套外套于傳動軸且內圓設有內螺旋凸輪,傳動軸設有與內螺旋凸輪相配合的外螺旋凸輪形成螺旋凸輪副;
變速彈性元件對圓環體軸向外錐套施加使其外錐面與圓環體軸向內錐套的內錐面貼合傳動的預緊力;所述傳動軸動力輸出時,螺旋凸輪副對圓環體軸向外錐套施加與彈性元件預緊力相反的軸向分力;
所述慢檔傳動機構包括超越離合器和中間減速傳動機構,所述超越離合器的內圈在傳動軸的動力輸出旋轉方向與外圈之間超越,所述圓環體軸向內錐套通過中間減速傳動機構與超越離合器的外圈傳動配合,所述超越離合器的內圈轉動配合外套于傳動軸,所述超越離合器的內圈和圓環體軸向外錐套之間通過慢檔凸輪嚙合副將慢檔動力由超越離合器的內圈傳遞至圓環體軸向外錐套;
所述變速器的圓環體軸向內錐套與動力裝置的轉動動力輸出部件在圓周方向傳動配合,變速器的傳動軸設有動力輸出端并通過萬向節向后傳動連接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傳動連接于車輛后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大學,未經西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78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