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027234.6 | 申請日: | 2012-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00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平;陳浩銘;項正波;羅影;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2 | 分類號: | B62D25/02;B21D53/88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側圍后下內 蒙皮 鋼板 坯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部件,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與自然資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汽車零部件材料利用率越來越重視,提高材料利用率已成為汽車行業(yè)的降低成本,推動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重要手段。現有的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部件的展開形狀為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左右兩邊豎直平行,下邊為圓弧,上邊為四條連續(xù)彎折的邊。現有的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鋼板坯料為矩形料,制造時,將鋼卷橫剪逐個得到矩形料,然后用沖模通過單體落料及精沖制成所需汽車前立柱內板。存在的技術問題是,鋼板坯料為矩形,形成部件時需要去掉多余的材料,產生的廢料多,材料利用率低,成本較高。同時,需要將矩形料先從鋼卷上橫剪,然后經單體落料及精沖制成所需零件,制造方法的工序較多,成本也較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它能夠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節(jié)約原材料,降低成本。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上述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鋼板坯料的加工方法,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其特征是:
本體(9)的下邊的兩端為直線(9-11)、中部呈凹口(9-12),所述中部凹口(9-12)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10)的下邊(10-1)形狀對應;
本體(9)的左邊(9-2)和右邊(9-3)相互平行,并分別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10)的左邊(10-2)和右邊(10-3)形狀對應;
本體(9)的上邊為連續(xù)彎折的直線邊構成凸起(9-4),所述凸起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10)的上邊(10-4)形狀對應。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是在開卷落料線上,將鋼板卷料展開并傳輸,壓機用一個具有本體型腔的沖模進行落料,送料、下料節(jié)奏控制使后續(xù)落料鋼板坯件上的凸起在前件鋼板坯件的凹口余料內,連續(xù)制成本體。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于近似于所需的零件形狀,與現有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矩形鋼板坯料相比,最終形成零件產生的廢料較少,因而,能夠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與現有通過矩形料制造方法相比,省去了后續(xù)將矩形坯料進行單體落料的步驟,減少了制造工序和控制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節(jié)約了成本,提高了最終零件的精度和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的關系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加工方式示意圖;
圖5是現有矩形坯料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的關系示意圖;
圖6是現有矩形料加工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參見圖1,現有的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為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左右兩邊豎直平行,下邊為圓弧,上邊為四條連續(xù)彎折的邊,本發(fā)明最終產品的展開形狀與其相近。
參見圖2、圖3所示的一種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的鋼板坯料,其本體的下部的兩邊9-11均呈平直狀、中部9-12為凹口,所述本體的凹口9-12與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面的下邊的凹口10-1對應;本體9的左邊9-2和右邊9-3相互平行;本體9的上邊為連續(xù)彎折的直線邊構成凸起9-4。
圖3中的陰影面為汽車側圍后下內蒙皮展開形狀10,相比于矩形結構坯料8,圖2中的本體9更貼近于最終零件10,提升了零件的材料利用率,減少了廢料的產生。
參見圖4,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首先,在開卷落料線上,卷料展開行至長度W時,在線壓機進行一次落料,制成首件;從第二件開始,每傳輸一個落料單位的長度I,在線壓機進行一次落料,連續(xù)制成本發(fā)明。送料控制確保后續(xù)落料坯件的上凸起9-4在前件下邊凹口9-12的余料內。
參見圖5、圖6,對比方料8橫切與本發(fā)明落料時的材料利用率,從在線落料的第二張開始,本發(fā)明比傳統(tǒng)方料8節(jié)省的材料面積為圖6中的區(qū)域6;落料至第三張,本發(fā)明累積節(jié)省的材料面積為圖6中的區(qū)域7,等于區(qū)域6面積的兩倍;隨著產量越大,節(jié)省的材料總量呈等差遞增。在本發(fā)明用于生產零件時,不再進行單體落料工序,簡化了工藝,提升了零件精度及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72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