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轉爐煉鋼渣的處理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6410.4 | 申請日: | 2012-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40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菊艷;唐恩;范小鋼;王小偉;陳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B3/06 | 分類號: | C21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劉付興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轉爐 鋼渣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爐煉鋼渣的處理方法,本方法在高溫轉爐渣中加入含SiO2原料,利用高溫下生成的2CaO·SiO2在爐渣冷卻過程中發生晶型轉變,體積膨脹,實現轉爐渣自然粉化,得到粒度均勻的轉爐渣,實現鋼渣深加工和轉爐渣的綜合利用。
背景技術
轉爐渣是煉鋼工業的主要固體廢料,每冶煉1噸鋼約產生100~130kg轉爐渣,以我國現有煉鋼產能計算,每年將產生轉爐渣近7000萬噸,轉爐渣中含有36~55%的CaO和15~33%的FeO,同時渣中還含有Si、Mg、Al等有價元素,如果不加以利用,這些資源將白白浪費。堆積如山的轉爐渣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污染空氣,破壞水源,影響植被生長;新排出的轉爐渣溫度在1500~1650℃之間,具有豐富的熱能,而現有的轉爐渣處理技術基本未能利用該顯熱,熱量全部散失,因此,做好轉爐渣的處理和再利用,并有效回收爐渣余熱,不僅有利于節能降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也是鋼鐵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常見的轉爐渣處理的方法有淺盤法、滾筒粒化法、熱潑法、熱燜法、風淬法和水淬法;淺盤法是上世紀80年代寶鋼從日本新日鐵引進的渣處理工藝,該工藝將液態爐渣倒入渣盤內噴水冷卻至700℃,液態渣由于噴水激冷而快速凝固并開裂,將渣盤中已開裂的爐渣倒入排渣車,在排渣車內二次冷卻至200℃后倒入泡渣池內三次冷卻,最后送往渣場。滾筒法是寶鋼自行開發的渣處理方法,爐渣在滾筒內水淬急冷,并被滾筒內的鋼球碎化排出;熱燜法通過控制噴水量和熱燜溫度,使渣灌內的鋼渣開裂、碎化,用挖掘機出渣;水淬法是將流動的爐渣用高壓水擊碎,爐渣急冷收縮并碎化;風淬法將流動的爐渣用高速氣流擊碎,渣滴收縮凝固成球形顆粒,落入水池中。上述鋼渣處理方法的目的均是冷卻、分解鋼渣,同時使鋼渣中的游離氧化鈣消解,以獲得穩定性合格的鋼渣產品。上述方法中除熱燜法外,其余鋼渣處理方法均需要鋼渣具有較好的流動性能,而在鋼廠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諸多原因,鋼渣流動性很難保證,此時需增設爐渣吹煉升溫設備,增加了投資成本和能耗,而熱燜法處理周期長,尾渣粒度不均勻。在設備復雜程度、投資和運營成本上,淺盤法工藝環節多,滾筒法設備復雜,維修難度高,均需較高的運行費用。水淬法操作不當容易引起爆炸,耗水量大,尾渣難處理,另外上述鋼渣處理工藝均未對鋼渣熱能進行回收,鋼渣顯熱全部散失,對于淺盤法和風淬法還存在水蒸氣產生量大,腐蝕廠房及重工設備等問題,在處理后鋼渣的活性和穩定性上,只有熱燜法和風淬法處理得到的鋼渣穩定性較好。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提出一種轉爐渣處理方法,獲得低游離氧化鈣含量的高品質鋼渣,使轉爐渣冷卻后自然粉化,得到粒度合適且均勻的轉爐渣,該鋼渣粒度均勻細小,便于磁選粒鐵,并使尾渣粒度和穩定性達到綜合利用的要求,同時該方法便于實現對轉爐渣熱能的回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轉爐煉鋼渣的處理方法,向熱態轉爐煉鋼渣中加入含SiO2的原料,使轉爐煉鋼渣中的CaO在高溫下通過固相反應生成2CaO·SiO2,利用2CaO·SiO2在轉爐煉鋼渣冷卻過程中發生晶型轉變,體積膨脹,實現轉爐煉鋼渣自然粉化,得到粒度均勻的轉爐渣,并磁選粒鐵,回收尾渣。
本發明的轉爐煉鋼渣的處理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將液態的轉爐煉鋼渣倒入帶有熱交換系統的轉爐渣燜罐的罐體內;
2)進行步驟1)的同時向轉爐渣燜罐體內按所需比例加入粒徑不大于5毫米的含SiO2原料,以便于轉爐煉鋼渣與含SiO2原料混合均勻。
3)對步驟2)混合好的轉爐渣燜罐中的轉爐煉鋼渣進行余熱回收,在余熱回收的同時,轉爐煉鋼渣自行實現轉爐煉鋼渣的自然粉化。
4)將步驟3)中所得到的轉爐煉鋼渣的粉渣送至磁選設備,磁選鐵粒,回收尾渣。
所述加入含SiO2原料為石英砂、碎玻璃或鑄造型砂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加入含SiO2原料時,控制轉爐煉鋼渣混合物料后,渣相組成落在CaO-SiO2-Al2O3-MgO相圖的正硅酸鈣相區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64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