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劈柴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5081.1 | 申請日: | 2012-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88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萍;石永良;畢昇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通潤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7L7/06 | 分類號: | B27L7/06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劈柴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柴段開劈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劈柴機構,用于將大規格的木柴柴段開劈成得以付諸燒用的柴爿。
背景技術
諸如類似于由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一種劈柴機”(公告號:CN201559240U)和“劈柴機”(公告號:CN2313727Y)之類的技術方案的推出,從而能使傳統的劈柴方式得到實質性改變。所謂的傳統的劈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種是采用斧子之類的工具砍劈,此法劈柴效率低下并且勞動強度大;二是由木工用鋸子將柴禾手工鋸裂,此法同樣存在效率低和勞動強度大的欠缺;三是借助于機器開劈,此法雖然能夠避免人工劈柴的前述不足,但是由于需要將待開劈的柴料送往具有電動鋸具設備的場所,因此往返麻煩并且搬運不便;所謂的實質性改變是指基本上能夠彌補前述三種劈柴方式中的任意一種方式的弊端。具體而言,以自行配備廉價而實用的劈柴裝置以付諸需要時的使用。
上面提及的由CN201559240U推薦的“一種劈柴機”和CN2313727Y提供的“劈柴機”雖然為廉價而實用的劈柴裝置,但是由于CN201559240U在工作時需要由雙手使操縱桿交替動作,以便使液壓千斤頂的推塊頂推置于工作臺面上的并且對應于錐形刀具與推塊之間的通常為木質的柴段,因此操作相對費力。而就CN2313727Y而言,由于在工作時能以腳踩方式使固定在油缸柱末端的推塊推及位于推塊與刀具之間的柴段(或稱柴體),直至由刀具使柴體裂開。但是由于刀具的位置無法調節因此對柴體的長度具有挑剔性。
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496619Y推出的“劈柴機”能將前述兩項專利的欠缺全面彌補,并且也具有廉價性而適于自行購置,以備使用的長處。該CN2496619Y的結構可由圖2所示(本申請人僅僅將其附圖標記的序號作了改變,因此并無篡改實質內容之意圖)。該劈柴機包括:底架1、設在底架1上的液壓千斤頂2、設在底架1上的立柱3、上下移動地設置在立柱3上的并且具有斧子41的刀架4、上下移動地與立柱3滑動配合的并且位于刀架4下方的具有臺面51的臺面架5,其中,液壓千斤頂2的油缸柱21與臺面51連接。使用過程可詳見該CN2496619Y的說明書第2頁最后1段。
但是,上述CN2496619Y推出的“劈柴機”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其一,臺面51易被上升或下降的油缸柱21折裂,因為安裝于底架1上的液壓千斤頂2與立柱3的下部之間至少存在著液壓千斤頂2的外徑的二分之一的距離,于是液壓千斤頂2的油缸柱21只能與臺面51的遠離臺面架5的一端的居中位置連接。因此當油缸柱21自液壓千斤頂2的缸體內向外伸展而推動臺面51并且連同臺面架5沿立柱3上升時,由于油缸柱21的作用點并不處于矩形的臺面51的對角線的交點位置,因此受力極不均勻,容易導致臺面51與臺面架5的接合部位出現變形。反之,當油缸柱21復位即縮入液壓千斤頂2的缸體內時,同樣存在前述情形,于是無需多久,臺面51與臺面架5的接合部位出現斷裂。并且由于油缸柱21的作用點并不處于臺面51的對角線的交點位置,致使臺面架5沿立柱3的上下滑動效果產生嚴重影響,甚至臺面架5會出現與立柱3之間的啃住(啃死)現象。其二,泄油操作不便而影響作業效率,從該專利的結構可知,在每完成一次劈柴動作后,即在油缸柱21上升到位而使位于臺面51與斧子41之間的柴坯劈裂后,油缸柱21的回復需由操作者貓腰擰動液壓千斤頂2上的回油閥;其三,作為防止柴爿濺出的防護裝置由一鏈條充任,雖然具有結構簡單的長處,但是鏈條的使用不便。
鑒于上述已有技術,甚有必要加以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并且在嚴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單位作了試驗,結果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保障臺面受力均勻而藉以使臺面架沿立柱平穩升降并且避免臺面與臺面架的接合部位出現斷裂、有利于方便地實現泄油操作而藉以提高作業效率和有益于可靠地避免柴爿在開裂時濺出而藉以保障安全并且使用方便的劈柴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通潤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熟通潤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50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纖維復合材料制件的局部加固補強方法
- 下一篇:背光模塊與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