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眩膜、偏振片、圖像顯示器和制備防眩膜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4907.2 | 申請日: | 2012-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16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鈴木雅明;茨木絢子;水貝欣樹;朝倉徹也;國安諭司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B5/02 | 分類號: | G02B5/02;G02B1/11;G02B5/3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于輝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眩膜 偏振 圖像 顯示器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基于2011年1月31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1-019330號,并根據35U.S.C.§119要求其優先權,在此通過引用并入其全部內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防眩膜、偏振片、圖像顯示器和制備防眩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各種圖像顯示器例如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體顯示屏(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和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在其表面上使用防眩膜和防眩防反射膜,以防止由于外部光線的反射和圖像的眩光導致的對比度變差。隨著這樣的圖像顯示器在辦公室和家庭中的廣泛使用,要求改善顯示器的防眩性質防止室內熒光燈和觀看者的圖像進入和映照在顯示器的表面。此外,要求在明亮的地方顯示器對比度的進一步改善(參見例如JP-A-2005-316450)。
防眩膜利用防眩功能和光散射功能,所述防眩功能通過將透光性顆粒添加至防眩層從而在防眩層表面形成不規則體而導致光的散射(表面散射),所述光散射功能通過防眩層中存在的透光性顆粒和透光性樹脂之間的折射率的差異而發生(內散射)。
在表面散射用于使防眩膜具有防眩功能的情況下,圖像顯示器表面可能看起來是淺褐色,這使黑色的生動性變差,并且使由于表面不規則體而由它們的透鏡效應導致的眩光變糟。
將內散射用于改善眩光和對比度的觀看角度性質等。然而,過大的內散射導致顯示對比度變差。同時,小的內散射不足以克服由于表面不規則性而產生的眩光。在兩種情況下,內散射都面對兩難的問題。
JP-A-2010-191412和JP-A-2010-256850描述了防眩膜,其用于抑制圖像的眩光,不帶來任何超過防止涂覆膜被增白所需的防眩性質,從而抑制對比度的變差。這些文獻還描述了用于制備防眩膜的多個因素,例如優選的粒徑、厚度、光霧度值和不規則形狀(Sm值)。然而,在光霧度為5%或更低的極低的區域,眩光極大地變化,這取決于涂覆膜中存在的顆粒的聚集和位置。由于這些原因,因此很難說JP-A-2010-191412和JP-A-2010-256850中描述的防眩膜具有足夠抑制眩光的能力。具體而言,JP-A-2010-191412描述了在1.0%至5.0%的光霧度值和10μm至150μm的Sm值(不規則體之間的平均間隔)下可以克服眩光。由于Sm值是通過將不規則體之間的間隔平均而計算,因此在相同的Sm值下可能有許多表面形狀。因此,盡管設計了1.0%至5.0%的光霧度值和10μm至150μm的Sm值,但防眩膜不必然具有足以抑制眩光的能力。此外,JP-A-2010-256850定義了十點平均粗糙度和中心線平均粗糙度。由于與JP-A-2010-191412中相同的原因,眩光不能被充分地控制。如同從上述內容可知曉的,背景技術中的防眩設計未能成功地獲得能夠在足夠地獲得高對比度的同時抑制眩光的防眩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對比度并抑制眩光的防眩膜。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使用所述防眩膜的偏振片和圖像顯示器。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制備所述防眩膜的方法。
上述目的可以通過以下內容實現。
<1>防眩膜,其包括:透明支持體;和由包含可固化的樹脂化合物(A)和透光性顆粒(B)的組合物形成的防眩層,
其中
所述防眩層具有厚度,其中通過用所述厚度除以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平均顆粒直徑獲得的數值為1.1-3.0,
所述防眩膜的總光霧度值為0.5%-5.0%且內光霧度值為1.5%或更低,且
所述透光性顆粒(B)在所述防眩層中的上分布比例通過下式計算為45%-99%:
上分布比例(%)=(在所述防眩層的厚度方向自所述防眩層的中心起與所述透明支持體側相反的一側的50%區域中存在的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數目)/(所述防眩層中存在的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總數目)×100。
<2>如項目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上分布比例為70%-99%。
<3>如項目<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平均顆粒直徑為2.0μm至6.0μm。
<4>如項目<1>至<3>之一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層中的透光性顆粒(B)的顆粒聚集程度通過下式計算為1.0-2.0:
顆粒聚集程度=(面內方向中所述防眩層中存在的所述透光性顆粒(B)的總數目)/(該面內方向中所述防眩層中存在的由所述透光性顆粒形成的域的數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49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孔側壁形貌修飾方法
- 下一篇:有源光纜和在其中執行電源管理的方法和設備
- 彩色圖像和單色圖像的圖像處理
- 圖像編碼/圖像解碼方法以及圖像編碼/圖像解碼裝置
- 圖像處理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圖像讀取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解密方法、圖像加密方法、圖像解密裝置、圖像加密裝置、圖像解密程序以及圖像加密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方法、圖像解碼方法、圖像編碼裝置、圖像解碼裝置、圖像編碼程序、以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形成設備、圖像形成系統和圖像形成方法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 圖像編碼裝置、圖像編碼方法、圖像編碼程序、圖像解碼裝置、圖像解碼方法及圖像解碼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