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節能環保生物質鍋爐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928.2 | 申請日: | 2012-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5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蘇永華;蘇曉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華技鍋爐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1/36 | 分類號: | F24H1/36;F24H1/52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節能 環保 生物 鍋爐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鍋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能環保生物質鍋爐。
背景技術
上面提及的生物質鍋爐是指以生物質原料作為燃料的鍋爐,生物質原料并不限于地如植物秸稈、礱糠、鋸木屑、果殼、甘蔗渣、玉米芯,等等。人們習慣稱這種原料為生物燃料,進而稱為再生能源。
隨著諸如石油、煤炭、天然氣和海洋冰之類的不可再生能源的銳減,并且價格不斷上升,以及隨著人類對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往視為“雞肋”的嚼之無味而棄之可惜的前述生物燃料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據我國農業部門統計,全國僅農作物如稻草、麥秸、高梁、玉米、棉花和大豆秸稈的年產出量將近十億噸,以90%至95%的獲得系數計算,可獲得9至9.5億噸,相當于獲得4.5億至4.75億噸標準煤(1噸秸稈的能量相當于0.5噸標準煤)。所謂的標準煤即為人們習慣稱為的標煤,依據中國國家標準GB2589-81,每千克標煤的熱值為29271千焦,即7000千卡。
由上述可知,有效地利用生物燃料,不僅可以減少對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而且具有理想的經濟廉價性。然而,由于秸稈的堆積密度較低,給收集、運輸和儲存以及付諸鍋爐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因而通常需將其成型為固體,藉以提高生物能源的密度和熱值,經成型后的并且體積縮至8-10倍左右、密度達1.2-1.5噸/m3后便可表現出中等煤的程度。將生物燃料加工成這種物理形態后便為鍋爐使用提供了保障,這就是近年來人們之所以青睞生物質鍋爐的原因所在。將生物燃料加工成固體的技術內容可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大量見諸,略以例舉的如CN201030648Y(生物質燃料成型機)、CN201205759Y(生物質秸稈成型機)、CN201456417U(牧草秸稈壓塊成型機)、CN201415498Y(滾壓式秸稈成型機)和CN201415499Y(秸稈滾壓成型機)以及CN102205664A(生物燃料成型機),等等。
前述的生物質鍋爐在已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也可大量見諸,擇以例舉的如公布號CN102313282A(燃用生物質秸稈的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CN202109645U(往復爐排生物質顆料半氣化熱水鍋爐)、CN202109530U(一種生物質燃料火鍋爐)、CN202092302U(一種臥式室燃生物質鍋爐)、CN202109644U(內置多道旋風除塵生物質顆粒鍋爐)和CN202109469U(臥式生物質燃料鍋爐),等等。
典型的以生物質燃料鍋爐如文獻A),CN202106947U推薦的“一種反燃多回程生物質低碳節能熱水鍋爐”、文獻B),CN202008229U提供的“臥式環保節能生物質鍋爐”和文獻C),CN202109471U介紹的“生物質低氮直燃鍋爐”。
上述文獻A雖然能夠體現說明書第0005段的技術效果,但是客觀上存在著大量煙氣排放的情形,從而有失環保及節能效果,并且對立式的多回程火管的管內清潔難度大。上述文獻B由于將進、出水口與設在熱交換室內的換熱管組連接,換熱管組的管腔內通水,而管外為高溫煙氣,因此只能滿足即燃即用要求,而不能體現儲水,并且如果連續用水,那么水溫難以保障。上述文獻C屬于生物質燃料氣化爐范疇,而并非為真正意義上的生物質鍋爐。關于生物質燃料氣化爐還可由并不限于的CN101531925A等公開的文獻中見諸。
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改進,對此,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改善燃燒效果避免產生外排煙氣而藉以體現節能和環保、有益于增大儲水量而藉以滿足供水量要求以及有益于對排煙管實施清潔而藉以確保使用效果的節能環保生物質鍋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華技鍋爐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華技鍋爐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9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