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精度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797.8 | 申請日: | 2012-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459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洪峻;梁維斌;鄭壽慶;朱勇濤;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S7/40 | 分類號: | G01S7/40;G01S13/9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精度 sar 有源 定標 校準 系統 | ||
1.一種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包括激光測距儀、標準反射裝置、吸波材料;其特征在于:
激光測距儀通過轉接裝置固定在有源定標器收發天線之間,位于收發天線的對稱中心線上,且激光測距儀發出的激光束方向與兩天線口面法線平行;
標準反射裝置包括標準反射圓盤、四維調節機構、支架;四維調節機構包括外殼、轉軸、伺服傳動機構、伺服控制器,外殼內設有轉軸、伺服傳動機構,轉軸水平設置,位于外殼中軸線上,與伺服傳動機構動連接,轉軸一端伸出外殼,伺服傳動機構經導線與伺服控制器電連接,外殼底面與三角支架上端固接;轉軸外端與標準反射圓盤背面中心固接,標準反射圓盤正面對向激光測距儀激光發射端;
在有源定標器和標準反射裝置之間地面適當位置鋪設多個吸波材料,以減少多路徑噪聲信號的干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桿、支撐底座,板狀三角支撐底座的三個角部上表面,分別與三根玻璃鋼支桿下端固接,三根支桿上端分別與標準反射裝置外殼底面固接;
或支撐底座,包括三個不銹鋼圓盤支座、三根角鋼,以三根角鋼首尾相接成三角,在三角端各固接一圓盤支座,連接為一體;每一圓盤支座上表面與一玻璃鋼支桿下端固接,支桿上端分別與標準反射裝置外殼底面固接;
板狀三角支撐底座、圓盤支座上有多個通孔,經通孔向地面打入鋼釬定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準反射圓盤,為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加工而成,表面設有鍍層,標準反射圓盤的表面粗糙度為微米級,平面度為絲級,即能反射電磁波,又能反射激光,實現對準;
標準反射圓盤的大小由有源定標器校準所需要的參考雷達截面積決定,其公式為:
其中σref參考雷達截面積值,S為標準反射圓盤的面積,λ為電磁波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維調節機構,為四維伺服傳動及控制機構,為標準反射圓盤提供了上下、左右兩維位移調節和方位、俯仰二維角度調節的功能,標準反射圓盤實現對準后四維調節機構即自鎖,同時提供本地和遠程線控功能,方便試驗時操作使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為經過浸碳工藝的聚氨酯泡沫,具有電磁波吸收性能及防火性能;
吸波材料包括兩平板、實心角錐體、內插芯;兩平板以鉸鏈連接為一體,兩平板正面覆有吸波聚氨酯泡沫,在泡沫與平板之間設有薄鋁板,確保電磁波不經過吸波材料透射;兩平板正面泡沫表面固接有多個實心角錐體,多個實心角錐體成矩陣排列,尖端向外;實心角錐體為角錐吸收體,內設有內插芯,在電磁波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情況下均有寬帶吸波性能;
運輸時,兩平板背面相靠,正面的實心角錐體尖端指向兩側;使用時,兩平板張開成倒V形,以≥30°角度立于地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準反射圓盤與有源定標器收發天線口面距離,要滿足遠場條件:R>2D2/λ,D為天線口面和反射圓盤的最大線度,λ為電磁波長,距離為2~6倍遠場條件。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鋪設的適當位置,位于有源定標器與標準反射圓盤間電磁波的鏡面反射處,吸波材料吸波方向對準有源定標器和標準反射圓盤,吸波材料的高度低于有源定標器天線口面和標準反射圓盤。
8.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的實心角錐體大小,與電磁波長有關,要求電磁波的垂直反射入射信號比<-50dB。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AR有源定標器外校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種對準方法:
一、有源定標器和標準反射裝置的人眼視覺粗略對準;
二、激光測距儀與標準反射裝置的反射圓盤配合對準:激光測距儀向反射圓盤正面中心發射激光光束,當反射光束和發射激光光束重合時,方向對準,同時,激光測距儀可精確地測量校準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797.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