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影像形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330.3 | 申請日: | 2012-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61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蔡岳廷;賈孟軒;劉文楷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 主分類號: | H04N13/00 | 分類號: | H04N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陸勍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影像 形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影像形變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關于一種經由趨近一原始影像的數個原始特征點至相對應的數個新特征點,使該原始影像形變為一新影像的影像形變方法。
背景技術
因應現代人對于立體影像的需求,與立體影像相關的議題已逐漸受到人們重視,而為了滿足這些需求,與立體影像相關的技術亦日益求精。近年來,立體影像顯示器,例如三維立體電視機(Three-Dimensional?Television;3DTV)已逐漸普及于市場,致使現代人得以輕易的享受到立體影像所帶來的視覺享受。然而,礙于技術考慮,立體影像擷取裝置并不如立體影像顯示設備來的普及。于是,立體影像擷取技術的發展,不如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發展來的迅速,致使三維(Three-Dimensional?Television;3D)多媒體裝置的普及受到阻礙。
立體影像擷取設備無法普及的一主要問題在于二維(Two-Dimensional?Television;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的技術尚未成熟。因此,如何有效地將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將是本領域的一重要課題。進一步言,為了將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目前普遍采用的技術手段運用一基于影像深度生成(Depth-Image-Based?Rendering;DIBR)方法。DIBR方法利用已知的影像深度信息,取得對應至原始2D影像上的每個像素(Pixel)的深度,并根據每個像素深度的不同,計算出新視角與原視角之間的位移量,以產生不同視角的影像。接著,經由合成不同視角的影像為多視角的影像,以轉換2D影像為3D影像。
不幸地,DIBR方法所仰賴的影像深度信息,并不易精確地取得。一般而言,影像深度信息可經由人工處理或者電腦視覺技術所取得,惟人工處理需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且電腦視覺技術亦需耗費冗長的計算時間。此外,無論是以人工的方式或是以電腦視覺技術,皆容易因雜訊以至于無法精確的估算出影像深度信息。另一方面,一影像中的物體之間存有的遮蔽現象將造成新視角的影像位移后存有空洞,而DIBR方法最為人詬病之處在于必須采用鄰近的像素填補該空洞,因此容易產生虛擬邊緣等問題。
綜上所述,因目前大部分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普遍采用DIBR方法,且DIBR方法易受限于影像深度信息的準確性,致使立體影像擷取技術難以進展。有鑒于此,如何改善已知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技術的缺點,使立體影像裝置的普及率得以提升,確為該領域的業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影像形變方法。詳言之,本發明的影像形變方法經由趨近一原始影像的數個原始特征點至相對應的數個新特征點,形變該原始影像為一新影像,其中該新影像對應至一新視角。由于本發明的影像形變方法不需要仰賴影像的深度信息,即可準確地產生對應至新視角的影像,使不需采用已知的DIBR方法即可將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換言之,本發明的影像形變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傳統采用DIBR方法將2D影像轉換為3D影像所產生的缺點,使立體影像裝置的普及率得以提升。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形變方法。該影像形變方法用于一具有影像處理功能的裝置,且該裝置包含一處理器。該影像形變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處理器,界定一原始影像的數個原始特征點,其中該原始影像對應至一原始視角;(b)令該處理器,計算這些原始特征點位于該原始影像的數個原始像素坐標;(c)令該處理器,界定該原始影像的數個新特征點,其中這些新特征點分別對應至該原始影像的這些原始特征點;(d)令該處理器,計算這些新特征點投影至該原始影像的數個新像素坐標;以及(e)令該處理器,趨近該原始影像的各該原始特征點的該原始像素坐標至各該相對應的新特征點的該新像素坐標,使該原始影像形變為一新影像,其中該新影像對應至一新視角。
于參閱圖式及隨后描述的實施方式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了解本發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及實施方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的該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9的一細部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的方格影像的一形變示意圖;以及
圖4為本發明的該第一實施例的步驟S5的一細部流程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原始方格影像
11:原始特征點
13:新特征點
3:新方格影像
P:格子點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未經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3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