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成像放大方法及其運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299.3 | 申請日: | 2012-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04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得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得鋒 |
| 主分類號: | G02B27/22 | 分類號: | G02B27/22;H04N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成像 放大 方法 及其 運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成像眼鏡,尤其涉及一種單眼的可改變成像大小及可改變成像位置的成像眼鏡。
背景技術
現有的3D技術都得通過固定設備實施,而且3D的畫面精細度差,且視角非常有限。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視頻小,完全模擬眼睛視覺效果的全3D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為:
一種成像放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使成像載體上的圖像S向其背面方向成像S’,并使觀察者看到的S’剛好覆蓋S在成像載體上區域;
2)??設制導視系統,所述導視系統是分別設于兩圖片上的同一物方的視覺元素,該視覺元素滿足觀察者可以由近及遠適應圖片在遠距離成像的視角。
所述導視系統是一成像載體與S’的連接線。
一種電視眼鏡,它包括左眼視頻和右眼視頻,左眼視頻和右眼視頻配合成像滿足觀察者所看到的畫面遠離電視眼鏡。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
通過電視機的左像S1和右像S2的配合,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的顯示屏將在S’的位置上成像,觀眾在任意位置上,眼球沿電視機真實顯示屏邊沿將剛好都看到在電視機后的S’的相應邊沿,顯然S’的面積大于S的面積,且S’成像離S越遠,則S’越大。
本發明可用于隱形突兀的梁體,可以將室內空間擴大,可以將室內空間形成任意環境,如:外太空?皇宮?花園?等任意的視覺效果。
通過本發明可在視頻設備上貼上光柵板,根據光柵的柵距處理左右成像畫面,使畫面后置,由其成像放大后,像素反而提高,因此?剛好可以彌補設備增加光柵后你使圖片的失貞。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成像放大方法的實施例1
它包括以下步驟:
1)??將視頻源的每貞圖像設制成兩副完全相同的圖像;
2)??平行重疊步驟1)所述兩圖片,并根據縱深要求錯開重疊區,使得兩圖片即有重疊的部分,也有不重疊的部分;
3)??使觀察者的左眼能且只能看到步驟2)所述一像,右眼能且只能看到步驟2)另一像。
原理:
如圖1所示,電視機后面有一面對其屏示屏S1放大若干倍的大顯示屏S2,假設S1為一窗口,通過S1可以看到S2,且對成像載體的成像區假設有一面對其放大的畫面S2放置在成像載體后面,而人眼通過成像區的窗口看到S2,假設通過窗口的邊際剛好可以看到S2的邊際。
為了使眼球能迅速調整左像和右像的正確視差角度,本發明設了一導視線L,觀察者仿佛可以看到L連接S’和S,由使眼球能由近及遠適應顯示屏被推向遠方。
利用現有技術是可以實現左像和右像配合得到顯示屏向內縱深的,該技術可以是:
左像和右像交替快速顯示,通過眼鏡的左鏡和右鏡。
通過光柵,使左像和右像按特定角度發出光線,使左眼和右眼剛好分別只能看到左像和右像,從而達到上述顯示屏的放大的效果。
觀察者配帶單視眼鏡,使得左眼能且只能看到左眼像布,右眼能且只能看到右眼像布。
成像載體上的N個物方點s組成物方S,使物方點s在成像載體的背面方向上成像,成像點為s’,各成像點組成像方?S’,使得觀察者的眼睛。
成像載體上設有畫面S的左像S1和右像S2,通過S1和S2使觀察者看到畫面S在成像載體后面成像,像方為S‘?。
將畫面分別調整為畫面的左像和右像。
一種成像放大方法的運用
它設有一緩沖器、光路延長設備和3D眼鏡。
所述緩充器,將每貞的圖像處理成左眼成像和右眼成像,通過合成后,每貞圖像在顯示器后成像。
所述光路延長設備,是指在電視眼鏡中使光源發出的光先經過光路延長器后,再到眼球,使得眼睛看到發光點的位置變遠了。
顯示屏設有虛擬視頻框,配合左右眼分離技術后,可使得觀察者看到視頻框在原位置之后成像,即?觀察者看到視頻設備遠離觀察部了。
所述3D眼鏡滿足:左眼視頻和右眼視頻,共同形成視覺效果,使得視頻上的成像整體遠離配戴者。
工作原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得鋒,未經黃得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2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硬盤測試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智能鍋爐余熱回收利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