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平面的反射式折疊光學器件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085.6 | 申請日: | 2012-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81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賽穆;楚黎平;鄭凱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華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2 | 分類號: | 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 地址: | 新加坡*** | 國省代碼: | 新加坡;SG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平面 反射 折疊 光學 器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大致涉及光學器件,尤其涉及光學導航裝置。
背景技術
一些電子裝置,例如蜂窩電話和智能電話,具有很復雜的菜單或者圖形用戶接口。為了能夠在這些菜單中導航,用戶可以在導航器上移動他的手指,這會使得與這些菜單相關的圖標被移動。隨著電子裝置越來越小,導航器必須也變得更小從而使其不會限制電子裝置的尺寸。
在完成低外廓的光學手指導航(OFN)系統時關鍵的參數是控制從目標到圖像的總垂直距離。此前的解決方案中所用方法之一是使用兩個棱鏡來折疊(fold)光學系統。
在這種方法中,視場(field?of?view)和/或形成的圖像尺寸受限于棱鏡的垂直空間(或厚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該方法能得到的最低的OFN系統的高度受限于所需視場和/或圖像尺寸。因此,此前的解決方法受限于其本身的最小允許垂直高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折疊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物體表面;光學傳感器;第一光學元件,其被構造為接收從接近物體表面的物體反射的光并且傳輸所接收到的光;以及第二光學元件,其被構造為接收由第一光學元件傳輸的光,并且將從第一光學元件接收到的光傳輸到光學傳感器,其中,第一光學元件和第二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非平面的反射表面。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種光學傳感器組件,包括:包括物體表面的蓋子;光學傳感器;第一光學元件,其被構造為接收從物體表面傳輸的光并且反射所接收到的光;以及第二光學元件,其被構造為接收由第一光學元件反射的光,并且將從第一光學元件接收到的光反射到光學傳感器,其中,第一光學元件和第二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非平面的反射表面。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種利用光學傳感器組件跟蹤物體運動的方法,方法包括:在第一光學元件處接收光,在第一光學元件處接收的光對應于已經從物體反射回來的光;利用第一光學元件將光朝向第二光學元件反射;在第二光學元件處接收由第一光學元件反射的光,其中,第一光學元件和第二光學元件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非平面的反射表面;將在第二光學元件處接收到的光朝向光學傳感器反射;以及在光學傳感器處接收由第二光學元件反射的光。
附圖說明
結合了附圖描述了本公開:
圖1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用戶裝置的前視圖;
圖2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光學傳感器組件的分解圖;
圖3A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光學傳感器組件的截面圖;
圖3B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光學傳感器組件的截面示意圖;
圖4A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光學傳感器組件的右上立體截面圖;
圖4B是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光學傳感器組件的左上立體截面圖;
圖5是描述了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光學傳感器組件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的描述提供的僅僅是實施例,不應認為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適用性或配置。反而,接下來的描述將向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能夠實施所描述的實施例的描述。已經認識到,可以對功能和元件的排列實施多種改動,而不背離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
圖1示出了用戶裝置100的說明性的實施例。用戶裝置100可以包括顯示屏104、觸摸輸入設備108以及鍵盤輸入設備112。顯示屏104、觸摸輸入設備108以及鍵盤輸入設備112可以被共同地稱作為用戶裝置100的用戶接口。用戶裝置100的用戶接口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麥克風(用于接收音頻用戶輸入)、揚聲器(用于提供音頻用戶輸出)、攝像頭(用于獲取圖像輸入)以及用戶裝置100的除鍵盤之外的用于控制多種其他操作的按鍵。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屏104是純用戶輸出設備,這意味著顯示屏104沒有被配置為能夠接收用戶輸入。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屏104可以包括觸摸板或者類似的雙重用戶輸入/輸出裝置。在這些實施例中,由于顯示屏104也被配置成能夠檢測以觸摸和/或圖像數據形式的用戶輸入并且將觸摸或圖像數據轉換為由用戶裝置100處理的電子信號,觸摸輸入設備108或者類似部件可以被結合在用戶輸出設備104中。如果顯示屏104被配置為觸摸屏輸入設備,那么可以不一定必須提供具有分離的觸摸輸入設備108的用戶裝置1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華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經安華高科技ECBU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0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巴柳氮制劑及其生產和應用
- 下一篇:在井場處部分地將重油改質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