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望遠變焦鏡頭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22778.3 | 申請日: | 2012-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177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鄭昇芳;林世穆;林英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73 | 分類號: | G02B15/173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張龍哺;馮志云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望遠 變焦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望遠變焦鏡頭,尤指一種可應用于數字攝影機(DV)、數字相機(DSC)、平板電腦…等手持式電子產品內或CCTV閉路電視攝影機、安全監控系統…等影像獲取裝置內的高倍率望遠變焦鏡頭。
背景技術
應用于拍攝電影的攝影機,常需要透過變焦鏡頭將遠景中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物特寫的畫面,此動作已變成重要的攝影技巧。在安全監控的閉路電視系統中,也需要將遠距的景物放大到可以辨識容貌的清晰影像,所以在CCTV閉路電視攝影機及安全監控系統的取像鏡組中需要使用具有高放大倍率的望遠變焦鏡頭。
在望遠鏡頭中,由于焦距長才可能產生較大的放大倍率影像,也因為需要很長的焦距,所以使得鏡頭系統的總長也是較長的。因為要顧及廣角端的影像,第一群鏡組的孔徑一般也是較大的,也就是說,整個高倍望遠鏡頭的體積是較大的。
首先,美國專利US7,532,411已揭露一種4群屈光能力為PNPP(正負正正)的變焦系統,其具備有高變倍(10X)的功能,不過該前案4鏡群在變焦的過程中4鏡群全部有位移,如此架構固然可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然而第一群鏡組的輻面有效直徑是鏡頭系統中的最大者,將此又大又重的鏡組驅動,必是一件耗能的工作。
再者,日本特許公報JP昭50-26931已揭露一種5群屈光能力為PNPNP的變焦系統,其中第2、4群鏡組是以連動的光學補償方式來保持影像在同一聚焦面上。另外,日本特許公報JP昭45-08840已揭露一種4群屈光能力為PNPP的機械補償變焦結構,不過其中有第1、2、3、4群鏡組皆為運動群,對制造成本而言是不利的。
此外,日本特許公報JP昭46-32989也揭示一種達成高變倍(15X)的變焦設計,其為4群屈光能力為PNNP的結構,其中第2、3群鏡組運動,以達成機械補償的變焦結構。再者,美國專利US5,815,322采用內對焦的設計,也可以達成高變倍(20X)的變焦設計,不過該前案是采用PNNP的架構。另外,美國專利US7,672,061采用內對焦的設計,也可以達成高變倍(22X)的變焦設計,不過該前案是采用PNNP的架構。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望遠變焦鏡頭,其采用4群屈光能力依序為PNPP的透鏡群組,屬于一種內對焦式的機械補償變焦鏡頭結構。
本發明其中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望遠變焦鏡頭,其包括: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一透鏡群組、一具有負屈光能力的第二透鏡群組、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三透鏡群組、及一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四透鏡群組。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一透鏡群組固定于一第一特定位置上。上述具有負屈光能力的第二透鏡群組隨著望遠變焦鏡頭的放大倍率的變動以沿著望遠變焦鏡頭的光軸來移動。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三透鏡群組固定于一第二特定位置上。上述具有正屈光能力的第四透鏡群組沿著望遠變焦鏡頭的光軸來移動,以保持望遠變焦鏡頭所產生的成像面準確投射在一影像記錄器上。第一透鏡群組、第二透鏡群組、第三透鏡群組、及第四透鏡群組沿著光軸并從望遠變焦鏡頭的物體側朝向成像側的方向依序排列,且第一透鏡群組、第二透鏡群組、第三透鏡群組、及第四透鏡群組的焦距需符合下列兩組條件:
條件(1):
條件(2):
其中,F1為第一透鏡群組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群組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群組的焦距。
因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圓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27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