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風電“部分削峰填谷”的電池儲能系統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2405.6 | 申請日: | 2012-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70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蓓;李建林;靳文濤;馬會萌;惠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3/38 | 分類號: | H02J3/38;H02J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關玲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部分 削峰填谷 電池 系統 控制 方法 | ||
1.一種用于風電“部分削峰填谷”的電池儲能系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方法結合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技術,將在第k個采樣點采集的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與該時段內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相比較,判斷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在削峰啟動區還是填谷啟動區,如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在削峰啟動區,啟動削峰,控制電池儲能系統充電;如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處于填谷啟動區,則啟動填谷,控制電池儲能系統放電,使風儲合成出力達到削峰啟動區或填谷啟動區的下限值;如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不在削峰啟動區或填谷啟動區,電池儲能系統不工作。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風電“部分削峰填谷”的電池儲能系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得所述的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的方法是:
通過“部分削峰填谷”控制系統的數據采集模塊,將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系統輸出的功率預測數據讀入數據存儲與管理模塊,在數據存儲與管理模塊中以4小時為時間間隔對功率預測數據求加權平均值,得到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
式中:
Pref: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
PWGL′:時間間隔4個小時內第i個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
N:時間間隔4個小時內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總個數;
mi:PWGL′在時間間隔4個小時內出現的頻次。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風電“部分削峰填谷”的電池儲能系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斷所述的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處于削峰啟動區或填谷啟動區的步驟如下:
首先在數字信號處理模塊中設定部分削峰或填谷啟動區下限比例因子α,0<α<1,和上限比例因子β,0<β<1且α<β<1,形成以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Fref為中心的雙重包絡線,內層包絡線分別為Pref(1+α)和Pref(1-α),外層包絡線分別為Pref(1+β)和Fref(1-β);內層包絡線內的區域為“部分削峰填谷”的內層非控制區,如果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落在內層非控制區內,說明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與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偏差較小,沒有呈現峰或谷,不啟動削峰填谷;外層包絡線以外的區域為外層非控制區,如果PWG(k)落在外層非控制區內,說明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與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偏差較大,鑒于電池儲能系統能力有限,不啟動削峰填谷;外層包絡線Pref(1+β)和內層包絡線Pref(1+α)之間的區域為部分削峰啟動區,如果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落在部分削峰啟動區內,說明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相對于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呈現出高峰,啟動部分削峰控制,計算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和內層包絡線Pref(1+α)的差值ΔP(k)=PWG(k)-Pref(1+α),控制電池儲能系統充電;外層包絡線Pref(1-β)和內層包絡線Pref(1-α)之間的區域為部分填谷啟動區,如果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落在該部分填谷啟動區內,說明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相對于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Pref呈現出低谷,啟動部分填谷控制,計算風電實時輸出功率數據PWG(k)和內層包絡線Fref(1-α)的差值ΔP(k)=Pref(1-α)-PWG(k),控制電池儲能系統放電,將在第k個采樣點采集的風儲聯合出力Pout(k)控制在以風電功率超短期預測數據的加權平均值Fref為中心的內層包絡線內,減小風電實際輸出相對于風電超短期預測功率水平的偏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240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